四月仍然稍嫌寒冷的某個清晨,淨重3千公克的小女娃Sophia在加州惠特醫療中心(Whittier Medical Centre)呱呱落地,眼前一個未知的美國夢正等著她去追尋,她的中國籍母親在解釋為何要不遠千里從上海飛到異鄉生下Sophia的理由時表示:「我來這裡是要給予我的孩子更好的選擇。」
Sophia的母親並不是少數的特例。在賣座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當中,湯唯飾演的女主角文佳佳便是一名從北京前往美國待產的孕婦,雖然電影只是一齣愛情喜劇,但在現實世界中,的確有許多像文佳佳與Sophia母親一樣的中國女性,對於美國夢抱持著美好想像,並且希望藉由在美國生產,來替自己的小孩取得美國公民身分。
以服務中國孕婦為核心的經濟體系
美聯社(AP)報導,隨著中國經濟在過去20年來呈現高速成長,社會中的中產階級人口比例也大幅增加,根據研調機構Pew Research曾經做過的一項調查,高達96%的中國民眾都認同他們的生活已經比過去要大為改善;儘管如此,每年仍然有大量的中國女性不遠千里前往美國參加所謂的生育旅行(birth tourism),甚至因此在南加州地區形成了一個特殊聚落,以及以服務中國孕婦為核心的經濟體系。
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只要申請人正確申報,並提出能夠負擔相關醫療費用的證明,美國法律其實並未禁止外國人以生育作為造訪美國的目的;但在實務上,近年來機場海關人員對於中國孕婦的入境審查卻比以往更加嚴格,有時候甚至會拒絕給予入境許可。
此外,隨著美國國內對於此種現象出現愈來愈多不滿的聲浪,加上這些孕婦在美國都是住進所謂的月子中心,而後者多半都是隱藏在住宅區內,屬於非法營業的商業機構,因此洛杉磯郡政府在2013年特別成立了一個生育旅行任務小組,並對34間設置於住宅區內的月子中心進行了大規模搜查。
每年3.6萬名中國孕婦在美生產
只不過這些做法似乎仍然嚇阻不了中國女性想要讓自己的小孩擁有美國綠卡的期望。保守派智庫移民研究中心(Centre for Immigration Studies)指出,每年大約會有3萬6千名中國女性來到美國生下自己的小孩,並且這甚至還只是一項保守估計的數字。
對於美國夢的美好想像,以及對中國現況的諸多不滿,顯然是促使許多中國孕婦甘冒風險也要進入美國生產的主要原因。在Pew Research的調查當中,食物安全、空氣汙染與貧富不均已經成為目前中國民眾最為關切的幾項問題。另外根據2015年的胡潤調查報告則指出,只有6%的高資產階級中國人未來打算長時間住在中國。
Sophia的母親向記者表示,生活在上海除了必須面對昂貴的房屋租金、不佳的空氣品質,以及令人擔憂的食物安全外,人與人之間也喜歡相互比較與競爭,討論著彼此身上穿著的服飾品牌,以及將來要讓小孩念哪一所學校等等,然而在美國,她卻可以擺脫這一切令人感到不快的事情。
無奈下的選擇
在Sophia母親的心目中,美國無疑是一個比中國更好的居住環境,但在私底下被暱稱為「情婦村」的羅蘭崗社區(Rowland Heights),據傳當地居住著許多未婚待產的中國女性,而對這些人來說,在美國生產恐怕也只不過是在無奈下的一種選擇。
一名從廣東來到羅蘭崗社區待產的朱女士透露,在中國,未婚懷孕的女性往往無法取得政府核發的生育許可,並且小孩即使順利出生,未來可能也無法獲得應有的教育與醫療資源,另外單親媽媽與她的小孩還必須經常面對社會異樣的眼光,在此種情況下,她幾乎別無選擇只能設法跑到美國生下自己的孩子。
朱女士強調,對於她未出生的小孩來說,這將是他未來人生的唯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