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川普大膽組閣看台灣:名士誤國,莫此為甚!

川普風暴

在一片爭議聲中,川普就任美國總統。當然不論從選前的言論或是生涯的經歷,川普總統都是一位相當非典型的美國政治人物。不過第一波值得觀察注意的,卻是川普的內閣組成。

川普的新內閣當中,極為顯著的一點,就是相當比例的新任內閣官員兼具軍事教育歷練背景和高階企業領導人兩種身分。當然,這要從美國極具特色的軍事教育體系開始說起。

美國軍官是各大企業爭相網羅的人才

與其他大部分國家非常不同的是,美國的軍官養成教育並非把戰鬥技能與軍事專業知識作為主要的學習內容,更不是將軍官教育作為戰鬥機器的培育場。而是逐步從各種不同的課程安排中,讓官校學生磨練在不完全訊息下的決策能力,以及跨領域的協調整合能力。

並從反覆的演練當中讓具有此一天賦的官校學生脫穎而出,並且獲得其他學生的推崇與信任。至於專業的戰鬥技能與戰鬥知識,則是在寒暑假期間及畢業之後再分發至各專門學校,由極具戰場實務經驗的軍士教官骨幹接續各專業兵種的嚴格訓練。

也因為「先成為一個領導者,再成為一個軍人」如此的學程安排,讓美國各軍事院校的畢業生在無形中兼具了作為企業領導者所必須擁有的關鍵能力:不完全訊息下的決策力,以及跨領域協調整合能力。

而包括西點軍校在內的美國軍事院校優秀畢業生,在服役期滿之後幾乎都是美國各大企業爭相網羅的對象。而這些優秀畢業生們也以在企業領域的實際成就,證明了美國軍官養成教育的獨特優越性,並且贏得美國社會的推崇地位。

而川普這次廣邀軍官背景的企業領導者進入內閣,除了和川普本人也具有軍校背景(而且公開唾棄華頓商學院)之外,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川普顯然從歐巴馬任內的幾次危機,發現了美國聯邦政府在專業實務知識管理上的嚴重欠缺。

專業實務知識管理(Domain Knowledge Management)在產業知識快速專業化與細分化的二十一世紀,都是世界各國政府施政能力提升的主要挑戰。面對日新月異的各種新興產業與商業模式,各國政府官員們如果不具備與時俱進的專業實務知識,只能採取消極的放任政策,或是難以拿捏分寸的主動管制,甚至將專業領域的產業政策淪為政治人物與特定財閥政商交易的籌碼,進而喪失了國家政府對危機防微杜漸的能力,更不用談及為民興利的契機。

不論川普總統「美國優先」的國家方針在未來的幾年是否能使美國延續過去的榮光,至少在聯邦政府再造的這一個層面,提醒了ㄧ樣是肩負改革使命的蔡英文政府在當前施政改革上諸多困局的癥結所在。

專業實務管理與不確定訊息下的決策力,確實是台灣當前行政部門不論是政務官及事務官普遍嚴重缺乏的能力。

不論台、美政府皆面臨相同問題

過去這些年以來,面對日新月異的各種產業規範與政策制定,公務部門鮮少在所屬的相關領域上,有效的從人力資源與知識管理的角度來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的產業實務知識。

儘管有專業技術人員的編制,但也大多鎖定在特定狹窄的專門技術領域當中,對於整個產業在實務層面的廣泛理解是嚴重缺乏的。也因此大部分涉及行業專門的政策規劃,就淪於固定發包的產官學研究案,或委託給各學會協會行業公會,甚至是專邀老面孔形式交差的小圈圈公聽會。

在長久以來專業政策BOT的實際運作下,整個公務行政體系早就已經喪失與產業實務貼近的能力,只能淪為既有行政法規下的執行單位。不用談政策規劃,不用談有效監管,更不用提危機處理。這在行政體系各部會當中從金融、電商、分享經濟、媒體文創、醫療、食安等,幾乎每個領域的政府政務官事務官們都一直在反覆證明:台灣的政府官員只要走出辦公室,完全不知道這個社會與產業是如何實際運作的。

也因為不具備深厚的專業實務知識,所以整個政府部門完全沒有能力進行前瞻性的政策規劃。國家建設目標要不就是不著邊際的空中樓閣,要不就是參考歐美日韓已經取得優勢的新興產業經驗,想要投機取巧繼續玩山寨的「me too」策略。

這種摸不清楚自己實際優勢劣勢與機會危機的SWOT分析,只是在反覆的自我感覺良好之下一再虛擲納稅人的辛苦錢,或是一再淪為政黨與各方政治勢力協商下的四不像產物。更不用提一旦遭遇國際產業危機或面對產業重大變革時,政府部門如何在不確定訊息下做出有效的重大決策。

美國在華盛頓政客綁架政壇一段時間之後,終於有機會讓實務界的領導者參與聯邦政府的運作,而且很快的也即將驗證這樣的安排能帶給美國什麼樣的改變。

而台灣在歷經民代治國與教授治國的扁馬十六年後,有沒有機會讓台灣真如一年前各界所期望的脫胎換骨,或是在名士治國的不沾鍋氛圍下繼續虛耗下一個四年,這不是人民與支持群眾有沒有耐心的問題,而是國家競爭力一點一滴在蹉跎中時不我予的遺憾。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