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在2020年首次出現負成長,同年新生兒出生數少到16萬5千人左右,也創下史上最低的出生人口數。所以使兒童能健康成長,成為未來的中流砥柱,是我們現在,不管是父母、政府的當前重任。
首先我們要對不同成長階段,兒童所需的營養素有所掌握,也就是孩子要知道要怎麼吃,才能「健康的成長」,而不只是「長大」而已。健康的成長,就是提供足夠的營養,讓孩子能均衡、適量攝取六大類食物。在成長過程中,隨著年齡增加,熱量需求也跟著增加,所需的營養素亦需調整。下表為1-6歲兒童,每日六大類食物的建議量。
透過上表可以了解,要健康成長,就必須讓孩子一天飲食能均衡吃到六大類食物。想想我們有沒有讓孩子每天喝到2杯牛奶(1杯240cc)?有沒有讓孩子吃到1個蛋及1-2兩肉?吃到1-2碗飯及健康五蔬果?這些食物就足夠提供健康成長所需的營養素,因此提供孩子健康食物是我們首要重任,因為這是健康的基石。上表是一個建議攝取量,還需依孩子的生長狀況、活動量等,做適當的調整。
這時期的孩子好動、好奇心強,常常會疏忽進食,父母親可以善用食物顏色的搭配,來吸引孩子對食物的注意力及促進食慾;另外也可用食物形狀的變化,來提高進食的興趣。此期的孩子,胃容量小,所以三正餐外,可提供2-3次點心補充熱量及營養素。點心可安排在兩餐中間,量以不影響正常食慾為原則。點心的材料最好選擇水果、牛奶、蛋、豆漿、豆花、麵類、三明治、馬鈴薯、甘藷等,天然食物來源,避免加工食品,因其往往含有過多油脂、糖或鹽,如:薯條、洋芋片等,均不適合做為點心。
1-6歲是一個建立健康飲食習慣的重要時期。所以規律的作息,充足睡眠、足夠的運動量,對孩子成長是很重要。父母親應能每日定時提供早、午、晚三餐,和2-3次點心,也就是養成定時、定量、不偏食、不亂吃零食的習慣;並有飯前洗手、飯後刷牙漱口,進餐時應細嚼慢嚥,保持愉快進餐氣氛,不邊吃邊玩或邊看電視等,良好的生活習慣。
兒童期是身體、大腦迅速發展時期,亦是培養一生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及行為的關鍵期。因此提供營養充足的飲食、建立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是父母應重視的事,讓我們的孩子從「健康均衡飲食」,建置一個「快樂成長的童年」。
原文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營養室主任 蘇秀悅,本文轉載自《北醫附醫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