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毒來勢洶洶!營養師:氣溫回升...掌握「5原則」預防食物中毒

醫療保健

隨著氣溫逐漸回升,食物變得不易保存、容易腐敗,若不注意很容易吃壞肚子,甚至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最新108年統計顯示,餐飲場所為最常發生食物中毒的地點,其次為學校,第三為住家,可以發現人人皆暴露於風險中。

最新食物中毒前三名病原菌分別為諾羅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諾羅病毒為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少量病毒即可致病;金黃色葡萄球菌主要存於皮膚、鼻腔等黏膜及傷口中,因此須特別注意供膳人員的個人衛生;仙人掌桿菌存在自然環境中,會於室溫下放置過久的食物中滋長。若攝取到受病原菌汙染的食物、飲料及水源,常見產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及發燒等症狀。

預防食物中毒,掌握五要原則:

1. 要洗手:烹調食物前後依正確洗手步驟清潔雙手,過程中勿觸摸口鼻,若有傷口須包紮及配戴手套。

2. 要新鮮:購買新鮮食材,注意用水衛生。

3. 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使用不同容器保存及不同器具製備,避免交叉污染。

4. 要徹底加熱:避免生食,食物烹煮及復熱中心溫度須超過70℃,才可殺滅病源菌。

5. 要注意保存溫度:7℃-60℃為適合病原菌滋長的危險溫度帶,因此食物勿放置室溫過久,應適當冷藏或冷凍保存,食用前確實復熱。

若不幸吃壞肚子,嘔吐、腹瀉期間應注意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適量飲用水及運動飲料,飲食宜清淡,少量多餐攝取白飯、白粥、白麵條、白吐司、水煮蛋、雞肉、魚肉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高纖的蔬果,可改選用纖維較少的嫩葉及去籽瓜類,亦須避免油膩、油炸及刺激性食物(咖啡、濃茶、辣椒、咖哩等),讓腸胃道得以有足夠的時間復原及休息。若症狀嚴重、未見改善,仍需就醫諮詢專業醫師。

台灣為美食王國,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不忘留意食品安全,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 韓侑潔 營養師,本文轉載自第353期《新光醫訊》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