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的年代意味的不是疫情的結束,而是我們學會跟疫情共存的時代正來臨。——— Mei Kuo,2020
早上八點,視訊那頭傳來Mei Kuo(郭美杏)帶著磁性嗓音的問候,正在多明尼加旅遊的她,桌上堆滿觀光簽證即將截止後的規劃,手邊正忙碌於搜尋下一站預計飛抵,防疫較為周全的中美洲小島資訊。
訪談過程像再一次朝往日爬梳,Mei興奮說起高中時就嚮往遊歷國際的渴望,「或許這是我走向數位遊牧的伏筆,當時我一直以為環遊世界一定要當導遊、空姐或是戰地記者,直到我發現數位遊牧族其實也能邊玩邊省錢!」
攤開世界地圖的同時,Mei積極伸出開發旅遊多元型態的觸角,舉凡觀察其他部落客主動找國際飯店商談借宿合作的模式,到打工換宿、搭便車,或扮演典型的沙發衝浪客,在她的世界裡形式從來不是限制,而旅遊就像一嚐無法回頭的甜癮,「無畏」則是行囊裡正好備齊的隨身品。
一路倚靠便車和老公穿越4000公里衝進北極圈,Mei難道從來不擔心搭乘便車在安全上的風險?她說起自己對於「信任」的觀點 ,「對方(車主)有時候比我們還怕,他們都願意敞開心房,我們也應該學著相信。畢竟旅途互助最重要的,就是仰仗人我之間彼此的基礎信任!」
脫離實體辦公室工作正式突破1095天,為了獲得「數位遊牧族」的工作身份,Mei自承最初也花了蠻多的時間與老闆建立信任,「很多人以為進入這樣的型態很輕鬆,其實得更加展現你在溝通技巧、自我管理和時間管規劃上的優秀表現,當這些能力備全,才有底氣說服老闆相信你!」加勒比海豔陽下,即使浪濤和白沙充滿誘人的度假氣息,Mei也會隨身拿著太陽能充電板力行每一份工作事項,「這些都不只是自己做得好就夠,還要創造很多機會讓老闆和同事看見你的表現。
我在工作的最後一年從辦公室缺席,臨走前詳細地做了工作計劃表,確立三方對聯絡和項目分責都有共識,才踏上旅程。」這一走,與辦公室闊別,邊工作邊旅行的遊牧體驗也已邁向兩年,問起疫情對她的工作實踐帶來什麼影響,Mei回想起在中美洲遇見的經驗,「巴拿馬以很快的速度實施封城,男女限日分開外出。
那時全世界都對防疫很陌生,我們也感受到很大的壓力。」口氣裡清晰透出當時的無奈,「為了不受拘束,我踏上數位遊牧的生活,沒想到卻因疫情過起overwork的生活。現在回想,或許工作是我當時覺得奮力抓住,至少能稍微感到穩定的東西。」
對於疫情突襲打亂的節奏,在遊牧生活裡慢慢練就應對心得的Mei,也歸納出幾套原則:「首先要在行前確實查好各別國家實施入境國籍的管制,以及該地機場是否開放,才能避免限制入境的風險。比如使用OurWorldinData、Skyscanner和Wikipedia平台都會是不錯的方式。
另外,記得申請適合數位遊牧族的旅遊醫療保險,例如SafteWing裡面就有針對COVID-19的保險範圍。」其他包含加入當地臉書社團,用以了解在地人對疫情的態度,以及篩選住宿需要具備「定點」和「獨立性」的住宿空間,皆是旅程前建議周全設想的環節。
擁抱了38個國家,很多成長都在旅途中拾起,Mei感性的說起這兩年前進時累積的心得:「疫情帶來極度的未知,形同旅行充滿不確定的本質。就像大海中的船,下一秒可能就有波動,但持續練習如何在大浪來臨時穩住,就比較能判斷需正面迎擊或是轉舵以免翻船。
防疫面確實做好勤於洗手、戴好口罩後,就要慢慢訓練自己不要過度焦慮;旅途中如果怕網路不穩漏接重要訊息,就要提前規劃,如同紮營時要防範那裡到底會不會有熊突然光臨,這些都需要提前確認,盡量讓充足的資訊量帶給自己準備俱全的安心感。」
問起面對COVID-19在國際間的不可控,Mei曾考慮回台嗎?「我其實也很想回高雄,但最快的路徑是直飛疫情正燒的邁阿密再轉機台灣,說實話我還挺怕的!」聊起家人,Mei有種埋在語氣間隱約的悵然,「我的第一份工作在美國開展,一得到數位遊牧的身份,我立刻回家住了半年,之後每年一定會安排時間回家,原本家人已經習慣了我這樣的模式,現在因為疫情反而是最久沒有回家的一次了。」
她尚未想像過旅途盡頭的樣貌,但即使身在異國,家人從學生時代以來對Mei能力的信任,就像強力的後盾支撐著她在不同時區的狀態轉換,「還要去哪些國家不一定,但最終站還是會回到爸媽身邊照顧他們!」許多際遇仍等著與Mei邂逅,她的追尋裡有愛,有支持,有著因自律換來她最渴望的自由的滋味。
Mei Kuo
2018年10月開始遠端工作後,和老公帶著筆電,從東南亞、加拿大到現在的中南美。2014移民美國,目前除了專注經營部落格和自媒體,近期也計畫開設Podcast頻道和數位游牧為題的英語課程。Mei擅用便宜的方式拉長旅行時間,增加旅程的深度。BLOG:Super Mei Travel 極簡數位游牧 IG: supermei_travel
本文轉載自《日日好日》,作者:李書嫻,非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