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原料跌 國內奶粉卻漲價 消費者成冤大頭

上市公司

物價上漲,民生必需品嬰幼兒奶粉價格近年也連年調漲,導致媽媽們荷包大失血,不過若從財政部關務署的統計資料卻發現,國內嬰幼兒奶粉的原料-國際嬰幼兒奶粉進口的價格走勢卻是下跌的,這中間有沒有業者聯合漲價、廠商間採取「輪流調漲」以規避相關法令,引起各界關注。

根據媒體報導,最近市面上19款嬰幼兒奶粉都在3月份調漲價格,每罐上漲幅度從新台幣20元到50元不等,業者動輒以「乳源成本增加」、「配方升級」為由調漲價格,這樣的情況引起政府高層注意,行政院長林全今日也說,政院有注意到確實有好幾家奶粉廠商同時漲價,公平會已立案調查。

輪流漲價不違法?

不過據了解,公平會認為對於聯合漲價的「聯合行為」的定義,除了需要有「明確的意思聯絡」,還要相關聯合的業者數目要夠多等因素,對近期奶粉漲價的案例來說,只有兩家業者,不太可能構成聯合行為。再者,業者採取每年輪流漲價的方式,並不是在同一段期間內同時漲價,因此就目前的法令來說,可能也不構成違法。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今(7)日舉行記者會點名友華生技、台灣雀巢等業者調漲價格的產品,包括「卡洛塔妮幼兒成長牛奶粉-三重守護」,價格從540元調漲到590元;「卡洛塔妮育嬰新配方奶粉」從570元調漲到620元;貝比卡兒幼兒成長牛奶粉從540元到580元;能恩嬰兒配方奶粉則從699元調漲為729元,以上前三家是來自紐西蘭,後者是來自瑞士,是這波不降反漲的主要大宗。

消費者心理可能會很疑惑,為何每年都會看到奶粉漲價的新聞?「因為每年都有廠商調漲價格」林俊憲說。他表示,從2013到2015年間,每年漲價的廠商都不同,且是不同廠商輪流在漲價,去年沒有漲價,推測有可能是為了閃避公平交易法中的「聯合調漲」行為,但事實上嬰幼兒奶粉進口原料價格每年都下跌,他批評這是「把消費者當笨蛋」,這是公平會沒有盡責。

每當奶粉漲價消息傳出,都引發聯合漲價行為的疑慮。公平會在前三年調查過的結果,都認為進口國際嬰幼兒奶粉的成本價格是上漲的,所以沒有聯合壟斷的疑慮。

國際嬰幼兒奶粉進口價格走跌 為何國內奶粉漲價?

不過,根據關務署調閱2013至2016年「嬰幼兒奶粉與調製奶粉進口平均價格」統計資料,發現2016年嬰幼兒奶粉的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公斤325元,比2015年平均336元下跌近3%,且是近三年來新低;過去紐西蘭、愛爾蘭、荷蘭等進口價格與去年相比都是下降,紐西蘭2016進口平均價格300元,甚至比2013年的324元低了8%。

相較之下,這次奶粉卻反漲4%到9%不等,林俊憲認為這當中顯然有哄抬物價之嫌。林俊憲表示,去年嬰幼兒奶粉進口價格下跌,而且新台幣兌歐元、紐幣的匯率都是升值,業者以「乳源成本增加」為由顯然不合理;業者另一個理由說是因為奶粉「配方升級」,但奶粉明明都是整罐原裝進口,不可能有影響。

奶粉漲價 立委疑業者輪流漲價避罰則

根據關務署資料顯示,廠商進口嬰幼兒奶粉每公斤成本300至400元,到消費者購買的每罐900克,價格變成500至800元,中間的差距幾乎是有兩倍之多。

《公平交易法》第14條有禁止聯合行為的規定,如果業者聯合漲價,依法可處新台幣1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之罰鍰,若屆期未改,可按次處20至1億元罰鍰;情節重大還可處一年營業額的10%。

對於原料跌價、國內奶粉不跌反漲的問題,公平交易委員會專委孫雅娟說,公平會針對漲價行為已有主動調查,也一直都有關注價格的趨勢,針對業者是否有聯合漲價,或是輪流漲價的行為,都會進行勾稽比對,目前都在調查中。

只是上一次公平會的調查結果就已經告訴大家「奶粉漲價沒問題」,這一次又重新調查一次,不知道會查出個什麼結果?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