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落幕 趙春山揭北京可能從「和統」轉向「武統」的三個關鍵時間點

政治

拜習會於16日落幕,這場兩大強權領導人的歷史性會晤,將會牽動全球政經局勢。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理事長李大中建議,美中正處於不可逆轉的長期競逐態勢,台灣應避免成為對抗前緣,並建立自己的一套危險管理機制,以免淪為美中角逐下的一顆棋子。

(更多閱讀:拜習會登場》白宮聲明未提「不支持台獨」 美中貿易戰下北京對美企釋善意

會晤僅具象徵意義,美中各有政治需求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17)舉辦「衝突或合作?透視拜習會」座談,邀請學者與會,分享對拜習會的看法,探討美中關係在會後是否會獲得改善,以及夾在美中之間,台灣又應如何因應等問題。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理事長李大中認為,拜習會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因為雙方皆有內部的政治需求待解決,藉由兩大強權領導人的歷史性會晤,可緩和拜登上任以來美中之間日益下探的負面氣氛。

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趙春山進一步解析,拜登面臨國內民意支持率低迷,明年又適逢國會期中選舉,他必須藉由拜習會來展現處理中國政策的能力。而中國六中全會甫結束,明年又將迎來20大,現在正是習近平的關鍵時刻,因此習必須穩定對外關係,尤其是對美關係。

因此趙春山認為,拜習會是為了藉由對話來維持雙方關係「鬥而不破」,也避免雙方戰略競爭氛圍升高到對抗,甚至爆發衝突的地步。李大中則指出,拜登和習近平都對彼此立場一清二楚,此次會晤只是再次確認對方底線,但會後仍是各說各話。

(更多閱讀:拜習會登場》雙方各說各話 哈佛大學學者:台海問題應建立危機管理機制

對台續戰略模糊,拜登狂打中國牌失去效益

對於拜習會討論「台灣問題」的部分,趙春山表示,美國視台灣為遏止中國崛起和攸關盟國安全利益的關鍵,屬於長期鬥爭,但為避免真的兵戎相見,短期內美中都希望控管分歧。他指出,美國對台政策將繼續遊走在灰色地帶,會在政治、外交、軍事和價值觀方面,不會跨越中共「紅線」,但是否出兵協防台灣,美國將會持續抱持「戰略模糊」的態度。

臺灣大學國企系副教授盧信昌直指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有問題。他說明,雖然拜登的從政風格向來以反戰為己任,但屢次表明協防台灣的決策,就是在進行反全球化的民粹操弄。他直言,美國現在內政出現問題,因此拜登只能一再以反中民意和決心一戰的態度來轉移注意力。

但盧信昌認為拜登政府過於貪心,將一手好牌用罄。拜登續打中國牌和擴大台海議題已經無利可圖,因此拜習會前COP26上,雙方才能釋出善意,在氣候變遷和減碳議題上達成共識。不過他對拜習會抱持樂觀態度,認為雙方關係在拜習會後,應會出現轉圜與緩和的空間,並走向建設性和善意的運作模式。

(更多閱讀:拜習線上高峰會下周登場 經濟學人:習近平彷彿被毛澤東鬼魂附身

和統轉武統3因素,美扮關鍵角色

趙春山分析可能影響中國從「和統」轉採「武統」的三項重要因素:2024年台美總統大選、2027年中共軍事現代化和習近平二度延任,以及2032年習近平延任結束至2035年達成遠景目標。他指出,習近平會按自己的步調逐步完成統一,從深畫交流、促進融合到完成統一,無論在哪個階段中,美國都是影響兩岸和戰與否的關鍵因子。

美中競逐白熱化,合作協調面減少

李大中認為,自拜登上任迄今,描繪雙方關係的口徑已經逐漸放緩,從「競爭、合作、對抗」的三分法,演變成競爭與合作並存的二分法,用意在於避免擦槍走火,防止讓競爭演變成衝突,也反對演化成新冷戰或脫鉤等狀態,這是華府和北京間的罕見共識。

李大中說明,美中正處於不易逆轉的長期戰略競逐態勢,競爭面相更加尖銳顯著,但保有合作和協調前力的領域日漸萎縮,甚至侷限在氣候變遷等少數議題。

(更多閱讀:拜登3個月內2次承諾護台 前美國務次卿克拉奇:若共軍犯台習近平政權恐滅亡

台灣或可能成棋子,應建立危機管理機制

李大中分析,即便是在美中關係最為緊繃的川普後期,多數國家仍以自身利益為最大優先考量,因此台灣必須避免以美中對抗前緣的的角色,更不應寄望在美中間的激烈碰撞,否則將會淪為雙方戰略競逐下的棋子而不自知。

「蔡政府不能處處『唯美』馬首是瞻。」趙春山提出建言,台灣位處「兩大之間難為小」的關鍵地帶,應避免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更加審慎處理兩岸議題。趙春山說明,蔡政府應建立一套危機管理機制,避免兩岸因誤判而擦槍走火。他解釋,在中共角度,目前台灣「拒絕統一」屬於人民內部矛盾,但若台灣「聯美反中」就會升高為敵我矛盾,兩岸戰爭也就難以避免。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