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傅比尼(Federico Fubini),義大利專欄作家,他是該國《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經濟記者兼特約編輯,最新著作《火山之上》(Sul Vulcano)是在探討民眾面對全球衝擊的心理反應。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週舉行了線上民主峰會,一百多個政府受邀出席,並擬在一年後舉行第二次實體民主峰會。
當然,並非所有受邀者都堅定擁護民主。事實上退一步說,許多國家是否真算民主政體,也值得懷疑。安哥拉、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拉克、肯亞、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和塞爾維亞都有專制主義傾向,但依然受邀;近年巴西、印度、菲律賓和波蘭出現民主倒退,不過出於地緣政治考慮,白宮還是邀請了他們。
無論如何,更有趣的問題在於那些「真正的民主國家」。除了舉行自由公正的選舉、維護法治、確保言論自由和其他個人權利外,他們是否還有其他共同特徵?
民主國家愈來愈少,也愈來愈老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真正的民主國家要比10年前少。儘管極右派運動最近在西歐失去了一些吸引力,儘管民粹獨裁者在巴西、匈牙利、土耳其甚至俄羅斯變得不那麼受歡迎,但過去10年有充分證據顯示,全球出現一個趨勢,傾向相對較專制的政體。在146個人口超過200萬人的國家中,2020年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判定僅39國屬於「完全自由」(fully free),低於2010年的43國。
然而今日,真正的民主國家還有一項不太引人注意的特徵,那就是人口老化。上述146個具有一定人口規模的國家中,幾乎沒有一國既有令人信服的民主分數(根據自由之家的標準,這一得分必須超過85分,而滿分是100分),人口又相對年輕。唯一的例外是小國哥斯大黎加和烏拉圭,這兩國擁有強健的民主制度,且年齡中位數是35歲左右。
如下圖所示,沒有一個大國既年輕又自由。民主國家集中在右上角,代表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公民和政治權利,以及最高齡的人口。這種「民主強大、人口老化」趨勢在過去10年不斷加速,而考量到人口持續老化,這一趨勢在未來只會更加穩固。這並不是指政治自由導致人口老化,也不是說高齡社會更有利民主。我們能肯定的唯一因果關係是,自由開放社會提供的福利,往往能延長壽命並讓人們採取更好的生育計畫。
但在這個全球快速變遷、危機倍增的時代,人口老化趨勢帶來新的急迫問題:高齡選民愈來愈多,是否會影響一國適應、面對國際衝擊的能力,例如金融危機、通貨膨脹或緊縮、破壞性創新、移民潮以及氣候變遷?
人口結構反映國家政治偏好
這是9月德國國會選舉的一項中心問題,雖然它隱藏在黨派競爭的表面之下。德國是歐洲年齡中位數最高的國家,緊隨其後的是義大利,兩國有超過半數的選民的年齡是50歲以上。上次大選,由於人口減少,符合選舉年齡要求的德國選民人數減少了130萬。1987年西德全國大選,23%選民的年齡在30歲以下,26%選民在60歲以上;然而2021年,30歲以下選民占14.4%、60歲以上占38.2%。義大利、日本和南韓也出現類似甚至更加明顯的趨勢。
當然,年齡在很大程度上與心理特徵和政治偏好相關。年長者往往更睿智一點,但他們在理解新發展趨勢方面更謹慎,反應也更遲鈍,不太能或不願意適應歷史的曲折。相形之下,年輕人通常更靈活,不那麼厭惡風險,對衝擊的適應力更強。
不過,上述個人特徵自然並不總會反映在國家層面上。全球首個新冠mRNA疫苗就來自人口老化的德國;而日本作為世界上最高齡的社會,在機器人領域依舊領先全球,這是因為日本需要確保年長者能獲得照護,並在勞動力愈來愈少、愈來愈老下保持生產力。顯然,年輕人相對較少的國家仍能維持創新。
民主國家漸失冒險精神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國家在其他方面受到人口驅動的保守主義(或至少是安於現狀)影響,且缺乏大膽的長期願景。你想,每次一出現移民潮,哪怕只是一小波,歐洲都恐慌不已;或者想想歐洲和日本相對容忍通貨緊縮趨勢,這兩個地方都有數百萬退休人員靠收租維生。此外,民主國家愈來愈抗拒在地緣政治危機中冒險,這在某種程度上,使西方國家在敘利亞、利比亞和阿富汗遭遇失敗。
今日民主國家缺乏膽識、長期願景,還有對新事物抱持開放態度,這令人感到不安。更糟的是,除了努力讓年輕人擁有更多發言權外,沒有明顯的解決辦法。德國最新組成的聯合政府包括最受年輕選民歡迎的兩個政黨,即綠黨和自由民主黨;投票年齡降至16歲的計畫,也已正式出現在德國新政府的待辦清單上。
德國謹慎的改革措施,或許也值得其他民主國家在民主峰會上討論。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校稿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