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躍升政治避險工具?金磚四國之父斷言:美元依然稱霸

貨幣

本文作者為:「金磚四國」(BRIC)之父歐尼爾(Jim O'Neill),他曾任英國財政大臣、高盛資產公司(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董事長。

前情提要:歐美凍結俄羅斯中央銀行(CBR)的6300億美元外匯存底,這約佔該國GDP的38%,幣別持有比例為歐元32%、黃金22%、美元16%、人民幣13%,其中人民幣資產高達770億美元。日前傳出俄羅斯有意出售其人民幣資產,英國《金融時報》指人民幣愈來愈國際化,有望成為地緣政治衝突的避險工具。

殘酷的俄烏戰爭讓許多人開始懷疑,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擁有的所謂「戰略才能」,是否真如大家之前所想。儘管普丁料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不會採取軍事行動,但他似乎低估了西方的團結程度。美國及其盟邦、合作夥伴已對普丁政權實施前所未見的嚴厲經濟及金融制裁,而將俄羅斯央行排除在國際金融市場之外(凍結該國外匯存底),這項決定可說是一項妙招。

俄羅斯近年確實將外匯存底的幣別多樣化、降低美元比重,但從國際制裁規模及其對俄經濟直接影響看來,這一戰略似乎不足以維持俄羅斯需要的融資管道。就連中立國瑞士也加入制裁,凍結俄羅斯資產。除非俄羅斯擁有大量人民幣或其他支持它的國家發行之貨幣作為外匯存底,否則俄羅斯經濟勢必受到擠壓

無論俄羅斯反應為何,現在的問題在於西方(以及幾乎所有世界金融中心)這些措施對未來的貨幣事務,還有國際貨幣體系有何意義。我們是在見證這個美元主導體系進一步鞏固美國權力,或者目睹這件事為貨幣及金融市場分割化鋪路,正如一些分析師長久以來所預測的那樣?

(更多相關新聞:美國禁運俄羅斯石油》拜登難憑頁岩油自給自足 普丁能否靠中國買單關鍵在歐洲

美國及美元仍然稱霸!

我寫過一篇關於美元未來的文章,但我想不起來之前曾有哪項政策像這次一樣,如此大幅提高全球貨幣風險。制裁俄羅斯帶來的立即影響,就是凸顯美國持續居於主導地位,但這也可能迫使許多新興經濟體重新考慮採取典型措施,累積外匯存底以保護自己、抵禦經濟危機。這種「給自己買保險」的需求,是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重要教訓。不過,有鑑於俄羅斯央行現在已經無法把它的外幣換成盧布,採取上述策略看來也會伴隨一些新的風險。

某些國家尤其該擔心,畢竟其目的與西方民主世界的主流規範相牴觸──威脅然後入侵較小的鄰國顯然就是一例。稍有點頭腦的人都能意識到,無論是俄羅斯興戰或西方對它的回應,中國肯定都對雙方的大膽之舉感到震驚和不快。如果中國要對台灣發動軍事行動,它也可能面臨遭大部分世界金融體系拒之門外的處境

我們能觀察到,為何擺脫對西方控制之貨幣體系的深度依賴,可能成為一些國家的優先待辦事項。如果人民幣、盧布、印度盧比及其他貨幣對其他國家具有更高的兌換性,一個完全不同的國際貨幣體系或能誕生──而在這個新體系,對俄制裁不會那麼有效。不過由於兩個互相相關的原因,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

(更多相關新聞:俄烏戰事壽險業掃到颱風尾》金管會估3月提列損失近百億元 新壽提列31億暫居高位

人民幣不適合當外匯存底

首先,中國沒有投入更多心力提升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地位是有原因的。我參加過許多關於全球貨幣秩序的會議,中國學者從很久以前就一直清楚傳達一個訊息:對於改革現行國際貨幣制度,他們傾向擴大特別提款權(SDRs)的功能,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儲備資產。

這是有道理的,考慮到人民幣國際化的後果。因為如此一來,中國必須允許大幅提升離岸使用人民幣的自由,並因此得放棄它維持資本管制的能力。到目前為止中國一直不願意這麼做,然而如果資本帳戶無法自由化,沒有國家──即使是像俄羅斯這樣陷入金融困境的國家──會想把人民幣當作外匯存底

其次,就連中國這樣的大國,想進行重大金融改革以應對今日不斷變化的環境時,仍需對它持有之非西方貨幣外匯存底的安全和流動性提供可信保證。否則,為什麼有人甘冒這個險?

此外,中國不太可能進行會對其經濟、監管模式造成劇變的改革。如果中國真的咬牙開放它的金融體系,全球貨幣秩序肯定會出現結構性變化。然而就算事情真是這樣發展,這些改變也無法及時救援俄羅斯,讓俄羅斯免於承受自家領導人惡行招致的後果。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校稿潤飾。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