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挑戰 施振榮:如果沒挑戰就不想活了!

企業人物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與被科技部長陳良基譽為十年後可能成為「另一個台積電」的沛星互動科技執行長游直翰的創業「世代對談」會撞出什麼樣的火花?施振榮說,自己已經養成「如果沒有挑戰就不想活了」,每天都過舒適人生就沒有意義了;游直翰認同,創業過程很多時候需要靠決心,這世代失敗了有其他機會,甚至可以回家靠父母,這是這個世代創業要克服的,需要突破舒適圈。

施振榮、游直翰創業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施振榮回顧,40年前談創新、創業,「要創什麼新,根本沒有機會!」現在創新創業機會遍地都是,無窮大空間,只是需要有能力,能創造出價值;施振榮自謙,自己是幸運的,當時很多好的人才都出國留學,自己剛好沒有出國留學,留在台灣剛好看到機會,掌握電子業起飛的機會,當年是機會導向,現在反而是機會遍地都是,挑戰也更大,因為大家都看到同一個東西。

「當時與現在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境界」,施振榮說,當時微處理器是什麼根本沒人知道?自己機運好,參加台灣第一家有研究發展的公司,並在偶然機會拿不良品來創造一些電子產品運算器,才造就機會,「剛好是矇到了」。

但對比現在「機會遍地都是,但挑戰也很多」,沛星互動科技執行長游直翰表示,現在創業機會多,但也是劣勢,太多機會反而不知道自己優勢是什麼,回頭想可能都可以做,另一方面創業過程很多時候要靠決心,就是「衝破」,突破自己的舒適圈,我們這世代失敗了有其他機會,不創業可以去別的公司拿高薪、回家靠父母等等,有太多「plan B」,這是這個世代創業要克服的思維。

游直翰表示,創業並非一個人要做的事,是一群人要一起去做有意義的事情,所以要找到一群不會只想到「plan B」,要能勇往直前,又要找體認到自己的獨特優勢,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施振榮:創業比氣長,IPO不是目標是開始

沛星互動曾被美國《財富》雜誌評選為全球50家投入研究人工智慧(AI)技術發展的企業,日前市調機構CB Insights也評選為台灣唯一名列前百名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句影響力的企業,但為何會投入AI領域?游直翰說,當初選擇AI其實是個很冷門的領域,「只有學術界才有辦法做AI這個題目」,不過也因為這樣,做AI的人才有熱誠,因為都不是為了錢,是為了興趣,他笑說,「我也只懂得做這個」。

施振榮也分享,其實宏碁35年前已經推廣AI相關應用,他認為,AI變成大熱門,是在去年AlphaGo打敗人腦,但30多年前,宏碁已提供百萬美元獎金,希望獎勵電腦程式打敗人腦,所以台灣是有前瞻性的;現在AI開始發展了,但包山包海,台灣應該要選一個領域做精,如醫療健康、農業等等。

然而談到外部創業環境,施振榮認為,政府應該要創造市場,要能練兵,做出有價值的技術模組等等,並有耐心建立「隱性價值」,他呼應,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所提出的成長附加價值,所以台灣升級思維要先翻轉,機制也要調整,然後才有機會落實。

施振榮有感於創業是條漫長而艱辛的路程,要比「氣要長」,成功永遠比你想像的遠一點,挑戰也會比你想像的多一點。他更強調,創業如果是為了賺錢,那出發點就錯了,使命是很重要的,要為社會創造價值。賺錢是為了永續,是不得不的手段,要投資人給你更多資源,才能夠持續創新,「現在很多人創業,把IPO當做目標,這是不對的,IPO不是目標,而是新的里程開始。」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