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時代 小7店員真有必要十項全能?

國際經濟

日前台灣7-11宣布將擴大至200家店面販賣現泡珍奶飲品,消息傳出後,許多在7-11門市工作的店員莫不感到苦不堪言,認為這在他們平常已經十分繁複的工作項目中又多增添了一項負擔;其實觀察比台灣早一步進入少子化時代的日本,當地的超商業者在面臨勞動人口持續萎縮的壓力下,如今已經開始計畫引進自動化技術減輕店員負擔,甚至也有專家呼籲業者應認真思考是否應該削減不必要的服務項目。

路透社(Reuters)報導,目前日本全國總共約有5.5萬間便利商店,與日本總人口數相較,相當於每一間便利商店可服務2,300位民眾,密度與台灣相差無幾,繼續競爭全球第一的寶座,然而在如此高密度的超商家數背後,由於每一間超商大約需要20名兼職員工輪班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但隨著近年來勞動人口的持續減少,超商業主開始發現他們越來越難補足人力缺口,並經常被迫要自己輪值夜班,導致他們身體健康逐漸出了問題。

勞動人口比20年前減少1千萬人

隨著出生率的逐年下降,日本的總勞動人口已經由1995年最高峰時期的8,720萬人,減少至2015年時的7,720萬人,日本政府甚至預測到了2065年時,總勞動人口將會一舉下降至僅剩下4,520萬人的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缺工現象影響的不只是超商產業,包括物流業與餐飲業的感受也同樣十分深刻。日本快遞業者雅瑪多運輸(Yamato Transport;即台灣俗稱的黑貓宅急便)日前已表示將逐步取消當日宅配服務,而日本樂雅樂餐廳(Royal Host)與麥當勞也已經開始陸續減少提供24小時服務的店面數量,但超商業者目前似乎並不打算採取縮減營業時間或店面家數的措施。

擔心造成「不夠便利」的負面印象

事實上,日本三大連鎖超商業者7-11、全家(FamilyMart)與羅森(Lawson)在現階段仍有持續擴張店數的計畫,他們顯然擔心一旦縮減營業時間或店面家數,不但會因此將市場佔有率拱手讓給競爭對手,同時也會在消費者心目中造成「不夠便利」的負面印象。全家控股公司社長高柳浩二甚至表示,如今便利商店已經是組成整個社會結構重要的一環,而業者也有其必須要負擔的使命。

在此種情況下,引進自動化技術便成為超商業者希望能用來填補勞力缺口的一項重要手段。除了7-11將在今年於所有店鋪內裝設自動洗碗機外,羅森則是在各個店鋪導入平板電腦來協助店面管理,並開始全面裝設自動零錢計數器;另一方面,三大超商業者也將共同合作引進RFID標籤技術,透過此種技術將可讓收銀檯一次掃描完消費者在購物籃內裝入的所有商品,並立刻計算出商品總額,省去以往必須個別掃描商品所需的時間,同時也可減輕店員的工作負擔。

第三方供應商與物流業者面臨相同壓力

儘管超商業者嘗試透過科技的協助來因應勞力不足的現象,但另外一項必須注意的問題在於,由於便利商店提供的是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而許多第三方供應商與物流業者在必須配合超商的運作型態下,連帶也使得他們同樣會面臨人力緊俏的壓力。

Primo Research的分析師鈴木孝之指出,如今便利商店的經營型態都是建立在早年勞動人力充足的基礎之上,既然這樣的基礎即將逐漸消失,業者恐怕必須理性思考那些看似多餘且非必要的服務項目是否還有繼續存在的必要。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