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之後三星Pay也來了 台灣只能靠邊站​​​​​​​

電子支付

相隔不到一個月,繼Apple Pay之後,Samsung Pay也在2日下午3點悄悄開放公測體驗。也就是說,第二家大型國際支付業者已經登台參戰,現在僅剩Android Pay尚未開通,喜的是國內使用電子支付的習慣可望透過國際品牌的高號召力提升,但同時恐怕也壓縮掉國產「台灣Pay」的成長空間。

Apple Pay上線9天,綁卡數衝上70萬張

「Samsung Pay好像可以設定了?」2日下午消息一傳出,大批網友躍躍欲試,立刻綁定嘗試。與Apple Pay不同的是,Samsung Pay最大特色在於可以同時支援NFC(近距離無線通訊)的感應式刷卡,和MST(磁條感應技術)的傳統磁條刷卡。換句話說,能夠支援刷卡的範圍更廣泛,幾乎是只要有信用卡刷卡機的地方都能使用。

走過號稱電子支付元年的2016年,台灣在電子支付上似乎沒有激起太多浪花,反而是到了今年,國際大型支付業者參戰後,整個市場才瞬間活絡了起來。

立院財政委員會3日也特別針對「台灣電子支付的發展」邀請金管會和央行等部會進行專案報告。會中在立委猛烈追問之下,金管會主委李瑞倉終於透露Apple Pay的綁卡數,統計自3月29日上線至4月6日短短9天,綁卡數已經來到70萬張。不過由於Apple Pay已經開通超過1個月,代表後續數量可能都還有微幅增加。

反觀以t wallet和t wallet+為主的本土行動支付,財金公司董事長趙揚清表示,台灣Pay上路7個月以來的綁卡數量為3萬張,目標是5年內綁定10萬張卡。等於說其實台灣Pay期望5年才能達成的目標,Apple Pay只用了1天半左右的時間就達到。

以支援國外支付和台灣Pay的銀行信用卡來看,根據金管會統計至今年2月底為止,全台信用卡有效卡數有2762萬張,其中能夠支援Apple Pay的有1679萬張,支援Samsung Pay的有1533萬張,而t wallet+所涵蓋銀行的有效卡數則為1348萬張。

台灣Pay問題多,到底要怎麼解決

其實兩相比較之下,數字上的差距並沒有太大,不過從支援的發卡行中可以看出,國外支付業者的支援銀行幾乎涵蓋所有國內熱門信用卡發卡行,例如中信、國泰、玉山、花旗、台新等。至於t wallet+的支援發卡銀行則多為公股行庫以及零星少數的幾家民營銀行。

除了發卡行的差距以外,立委黃國昌也指出,根據他觀察網友對台灣Pay的評價,大多不脫「結帳麻煩」、「App有問題」、「反應速度慢」,以及「知名度低」等四大問題。

一名深耕支付領域數十年的銀行業者分析,以台灣的支付環境來說,要談論所謂的使用量、消費者數量還言之過早。台灣市場初步必須先觀察消費者願不願意「綁定」信用卡,要先有信用卡被綁定,才能談後續的使用情況。

因此台灣Pay顯然在第一步就已經輸了,更遑論後續如何競爭。李瑞倉表示,台灣Pay確實要再更努力,但還是希望國人能夠多多支持自家的東西。

台灣國產支付為什麼追不上外來的支付業者?答案很明顯、相關的分析也很多,接下來的重點應該是知道問題後,到底要怎麼解決?有什麼解決方法?單單只述諸於情感恐怕很難達成金管會所喊出,電子支付比率到2020年要提升至52%的願景。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