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還我錢來!」小股東在大同(2371)的股東會上對著主席台上的大同公司董事長林蔚山叫囂,在面對台股各家公司配股配息的季節,大同公司卻已數十年沒有發放任何一毛錢股利,連股票股利都沒發,讓小股東氣得大喊,「早知道去買別家公司,連銀行的定存都比買大同強。」
一般投資人若在股價高點被套牢,若該公司每年都配股息、股利,都覺得遲早還本,若買在低點就更棒,每天都賺利息錢。然而像大同公司一樣,台股中有100檔股票至少在過去10年來沒有配過任何一毛股息、股利,若長期持有的投資人,報酬率比那每年1%的銀行存款利息還差。
業績平平,10年不配股息
像花王、大洋、東訊、茂矽等公司,已經10年沒有配過股息,裡面有些公司可能是已經列入全額交割股所導致。
但超過10年沒有配過任何一毛股息的公司就更多了,例如今年爆發經營權之爭的大同,往日的股王威盛、曾被牽涉炒股案的吉祥全、大宇資、遠雄港、劍湖山等72家公司。裡面有些屬於老產業如紡織股,有些則是生技產業,有些是全額交割股,各有配不出利息的原因,但有些則是獲利在正負之間起伏,管理當局年年都決議不分派股息。
有些公司更跨張,已經將近20年沒有配過息,例如以鋼管、鍍鋅鋼管、鋼管樁為主的高興昌(2008),不論原物料行情起伏高低,公司甚至從1999年以來就沒有發過任何一毛錢給股東,還有紡織股的怡華(1456),從1997年起就沒配過股息。
大展投顧策略長李政諺指出,面對股票市場上千檔股票,投資人必須先思考投資的策略是追求成長、還是價值型的公司,「有些公司數十年沒有發一毛股利,但股價仍高掛,主要是市場仍看好其成長性。」
上市像上大學,由你玩四年
李政諺說,上市公司所屬一個新興、成長中的產業,那麼多留一點錢繼續去投資、研發、擴充是應該的,但若其產業為老產業、競爭者多、超額利潤少,公司就應該考慮把錢還給股東,就算不配股配息,也考慮減資。
至於一些資產股,如大同之類的,許多投資人早把它當成投機炒作題材,股價偶而有波動,李政諺認為,投資人要的是公司的成長性,因此公司的價值和價格不會脫鉤太久,所以像大同這種股價大概只能短期波動。
但在對大同期望很深的投資人眼中,十幾年交出這種績效令人氣憤,律師王玉楚說,「要公開上市,就必須接受小股東用放大鏡檢視事實,否則不要上市上櫃,自己關起門來,愛怎麼胡搞都可以。」
允許市場派介入,警惕公司派
長期緊盯資本市場的民進黨籍立法委員余宛如認為,如果公司一直不賺錢,董監事或管理階層卻萬年不變,一直把持公司的資源,就像最近市場矚目的大同公司,目前在證交法或公司法是沒有相對應的措拖。
再者,她指出,公司申請上市櫃必須符合若干年度的獲利成績,但是掛牌後,只要不出大亂子,證交所或證期局似乎就不太在意公司的獲利或治理狀況;好像以前考上大學後就「由你玩四年」。就算偶因治理或其他缺失,也多是不痛不癢的處罰,而且罰款還是由公司買單,小股東等於又挨了一次耳光。
「這些問題不必等到類似樂陞案發生、不須要大費周章地修法,就可以處理了。」余宛如表示,只要主管機關願意多關注小股東的權益,並容許市場派的力量在合規的情況下介入公司的經營,自然能刺激心態消極、只想死守經營權的公司派心生警惕,進而帶動公司治理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