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缺工時代實質薪資又負成長 政府唯一的對策就是「補助」?

政治

疫後缺工又缺人才已呈勞動新常態,其中疫情期間大量從業人員轉職的觀光業,面臨嚴重缺工,交通部長王國材日前表示,將補貼觀光業人才薪資解決缺工問題。

不過,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批評,政府不斷透過補助解決問題,其實成效不佳,去年也曾補貼觀光業補貼,但專案屆滿後,僅成功媒合271名勞工,如今還要延續此方案,卻忽略一旦補貼結束,是否出現員工被裁員或跳槽之問題。

台灣是人才缺口最嚴重的國家應驗了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17)日召開「缺工又缺才,台灣未來怎麼辦?」記者會,國民黨黨主席、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朱立倫首先批評,當民眾面臨低薪、通膨,房價高的像天邊的彩虹,都買不起房子的時候,政府卻推出房貸3萬元的補貼合理嗎?買不起房子的人要用稅金支持買得起房子的人,顯然政府政策並不務實。

朱立倫表示,好不容易等到疫情解封,台灣卻陷入缺工又缺才的困境,景氣燈號也亮起藍燈,還有缺水、缺電等問題,導致台灣整體經濟呈現惡性循環。

曾有機構估計,2022年全球人才缺口達到新高,並指出台灣就是人才缺口最嚴重的國家。朱立倫指出,從國發會統計,台灣在疫情之前每年有接近74萬人到海外工作,但從國外來台灣工作的專業人才僅4萬人,不只得到印證,也可看出台灣人才嚴重外流。

缺工不全都是少子化造成的,企業應該經營雇主品牌

1111人力銀行高階獵才中心總經理林奇葳指出,缺工缺才是全球性的問題,當然不斷創新低的出生率是缺工的原因之一,但不盡然是因為少子化。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顯示,近年產業頻傳人力缺口的主要原因除了少子化,還有年輕人畢業後有更多選擇,不會急著投入職場、國際大廠挖角,人才流失、其他產業競爭人才等因素。

林奇葳觀察到現在企業因應方式有,放寬非相關科系可以進入該產業的門檻、下修學歷,以及建立產學合作模式,但他建議除了增加徵才的多元管道,更應該積極建立「雇主品牌」。

他表示,企業應站在員工的角度去思考,提供符合員工需求的福利,以獎金、補助等實質津貼回饋,例如休假獎金、生育補助、拉長有薪產假的天數、旅遊補助及健康檢查等增進員工生活品質;從工作本身著手,讓工作地點和時間更有彈性,比如開放一周可自選2天在家工作等,也可以提供一些工作的小確幸,如在公司放置按摩椅供員工使用、提供美食或下午茶等,都會讓員工感受到公司的用心。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17)日召開「缺工又缺才,台灣未來怎麼辦?」記者會,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中)、1111人力銀行高階獵才中心總經理林奇葳(圖左)、國政基金會執行長柯志恩(圖右)出席。(攝影/秦宛萱)

企業缺工實質薪資卻負成長,陷入惡性循環

至於薪資的部分,林奇葳認為,企業其實有針對薪資有進行調整,比如過往絕大部份企業都是用年資還換算薪資成長或薪資比例,但現在更多企業會因專業項目、工作內容、績效表現來做參考,甚至有企業也願意依照營運情形給予較高的年終獎金,只是年輕人在求職過程中,對於服務性質、勞動性質比較高的工作會比較有顧慮,因此選擇觀光業的比率還是偏低。

國政基金會執行長柯志恩則點出,理論上缺工應該用更高的薪資聘人,結果實質薪資卻是負成長,然後企業持續缺工,陷入惡性循環,面對缺工,政府唯一拿出來的對策就是補助,但其實成效不佳。

補貼治百病?交通部過去補助觀光業其實成效不佳

他以觀光業缺工補貼薪資辦法來說,其實2022年底就有為期3個月的「觀光既周邊產業缺工專業協助計畫」,但專案屆滿後,發現僅成功媒合271名勞工,如今政府還要將此方案延長至一年,卻忽略到一旦補貼結束,是否出現員工被裁或跳槽之問題。

柯志恩也表示,台灣50歲以上人口參與率是亞洲末段班,特別是女性,認為應該讓50歲以上的人口再次有尊嚴地回到職場,再者還有學用落差的問題,教育部不斷希望大學端可以跨界、跨領域,但現實是老師更新知識的速度比不上產業變化的快速,也應該在法規上能夠更有彈性,縮短學界與產業界的差距。

最後一點是,政府移工留才永久方案無法達到預期標準,目前符合申請資格的移工有20.8萬人,但截至2022年底,實際申請的僅5%,獲准者約0.1%,而台灣的移工人數有70萬人,多數從事國人投入意願較低的3K產業,從這些數字來看,蔡政府現有的缺工對策,所增加的就業數僅是杯水車薪,當局應提出更積極的方案來幫助社會解決問題。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