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懂其實很有哏的生肖》劉備和他兒子都在兔年去世、宋朝盛也兔年亡也兔年

書摘

時時警記「虎尾春冰」

虎年總要過去,古人以「虎尾春冰」為喻,時時警惕各種潛在而可能發生的變故。宋朝大儒朱熹就曾說過「虎尾春冰寄此生」的話,一旦誤踩到有形無形的老虎尾巴和初春薄冰,後果不堪想像。在虎年年尾,無論如何,且先誠摯地送走虎年,並迎接兔年吧!

「脫兔」飛時勢莫當

古人常用「光陰脫兔,日月跳丸」來形容時間飛快。如今虎去而兔來,對將來的日子,自應有新的考量。

「脫兔」一詞出於《孫子兵法.九地》「巧能成事」一段的結語說:「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處女比喻柔順而謹慎,脫兔形容決斷而剛勇。以謹慎柔順的表現,使敵人輕忽而大開門戶後,迅速採取行動,則敵人必然應變不及。宋人曹彥約詩「深居處女靜無粧,脫兔飛時勢莫當」可做註腳。由潛藏凝靜地固守,轉變為迅雷不及掩耳地攻擊,再強悍的敵人也無法抵擋。因此被認為是「兵家之祕謀,百試而百中者也。」用兵如此,其它方面何嘗不是如此。

「脫兔」形容兔子速度之快,人們所熟悉的「龜兔賽跑」,其結局卻是另有一層意涵。再者,兔子也有謀略,平時就營造三個巢穴,一旦遭遇敵人,可以「欺敵」,因此而有「狡兔三窟」的話。但雖有「三窟」,真正只用主窟,另兩穴是虛的,獵人輕易就識破,「三窟」就成了反諷。

十二生肖中,兔相對是弱勢,但「脫兔飛時勢莫當」,只要發揮巧智,一樣能有驚人的表現。

「兔首瓠葉」以待客

在十二生肖中,卯兔所對應的方位是東,與兔遙遙相望的是在西方的酉雞。《古微書》說:「日中有金雞,乃酉之屬;月中有玉兔,乃卯之屬。日月陰陽互藏其宅也。」而《本草》還說:「兔者明月之精。」兔而稱「玉兔」,又是「明月之精」,化身為「月」的代稱,這真是「卯兔」最榮耀的身分了。

兔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名字,就像牛被尊為「一元大武」一般,兔被尊為「明視」。古人說:「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兔曰明視。」宋人黃震解釋說:「明視者,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羅願則以為「兔視月而有子,其目尤瞭(明),故牲號謂之明視。」把兔與月的關係做了進一步聯結。然則,無論是「玉兔」或「明月之精」,終究還是成為人類的祭品,只不過是多給了一個名義「明視」罷了。

兔在《詩經.國風.兔罝》中已經出現,但沒有像虎那樣有威嚴,而是隨著捕兔的「罝」出現本尊沒有露臉。到了〈小雅.瓠葉〉時,雖然還是陪著「瓠葉」出場,卻很特別的以「兔首」出現。〈瓠葉〉詩第二章說:「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意思是說把兔子的頭,連毛炮炙,或放在火上燒烤,作為飲酒時的下酒物。

古人以為,匏葉是最平常的菜蔬,而兔首則是最沒有肉的部分。(《相馬經》:「頭欲少肉,如剝兔首。」)雖然都是淡乎寡味的東西,卻仍可以用來接待賓客,表達應有的「禮節」。所以蘇軾就曾說:「兔首瓠葉,可以行禮。掃地而祭,可以事天。禮之不備,非貧之罪也。」人和人、人對自然,都應該以禮相待,不能以貧窮為藉口。

「兔首」那一丁點兒肉,「滋味」被認為還比不上「雞肋」,卻能成為「禮」的象徵。在迎接兔年時,或許先共同期許有一個事事講「禮」的社會吧!

「狡兔有三窟」穩贏?

「狡」字本有「狡好」的意思,如《詩經》的「狡童」就是「狡好之童」,然而一看到它,很自然就會想到是「狡滑」、「奸詐」,因此能營造三窟以求自保的「狡兔」,當然也會被認為是狡猾的。但許慎《說文解字》說:「狡兔,兔之駿者為狡兔。」「駿」是指各方面都優秀的馬匹,借以稱兔,那麼「狡兔」就不該是「狡滑的兔」。「駿」也有「疾」的意思,疾就是「快」,所以「狡兔」應該只是說牠跑得快。《戰國策》的記載應是最好的說明:

齊欲伐魏。淳于髡謂齊王曰:「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 環山者三, 騰山者五, 兔極於前, 犬廢於後, 犬兔俱罷(疲),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之苦,而擅其功。」

跑得最快的犬韓盧,也追不上跑得最快的兔東郭逡,最後是雙雙累死,得便宜的是農夫。這個寓言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是同樣的意思。因而「狡兔」和「走(就是跑)狗」幾乎就成為命運共同體,於是有了「狡兔死,走狗烹」的話,像幫越王勾踐復國的文種,替劉邦爭得天下的韓信,一個盡謀略,一個拚死戰,結果都不免抱著「兔死狗烹」的憾恨而被擒殺。

但是,「狡兔」還是會被說成「狡滑的兔」,因為有人認為「大兔必狡猾,又謂之狡兔。」那麼就說「狡兔三窟」吧!那位寄身為孟嘗君食客的馮諼,替孟嘗君設計了所謂「狡兔有三窟」的「免死之計」,人所熟知,姑且略過。「狡兔」的「三窟」,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明人彭大翼的《山堂肆考.營窟》載:「俗云:兔營窟必背丘相通,所謂狡兔三窟。」而羅願講得更清楚,《爾雅翼.三窟》說:

今兔之所處,其穴常為三竅。獵者攻之,常顯然自其正穴躍出,而顧循其背,自後竅入坐穴中。獵者反以是得之。

原來兔子確實營造了三窟,並都背靠同一土丘而相通連,其中一窟是「正穴」,另外兩窟是用來「欺敵」的。三窟雖相通,卻以正穴為主,遇到敵人,自以為聰明的「狡兔」,從正穴跳出,然後進入後穴,但又回到正穴內安然穩坐,自以為「人不知而鬼不覺」,但遇到更有智慧的獵者,這個「空城計」可就不靈了!看來,馮諼「僅得免於死」的說法,還是相當保留的。再說,既然是這樣,雖然真有三穴,等於只有一窟,難怪宋人羅大經會在評論秦朝蔡澤、范雎的智慮後說:

後之君子固權吝寵,如狡兔之專窟,如猩猩之嗜酒,老死而不知止,受禍而不之覺者,是又在范雎下矣!

猩猩模仿人類穿上木屐喝酒,獵人投其所好,輕易地捕捉猩猩。狡兔雖有三穴,結果只回到同一窟,終究被獵人識破,手到擒來。而狡兔與猩猩,卻自以為得計,至死不悟,正如世間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恃寵而驕,爭權奪勢,老死而不知止,則難免會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悲鳴。

歷史上的「兔」年

古人以「玉兔」代表月,以「金烏」代表日,用「兔缺烏沉」或「烏沉兔起」、「昇烏沉兔」來表示一天的時間,引伸而說,就是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就像說「歲月如梭,光陰似箭」一般。唐朝詩人羅鄴有「卻思紫陌觥盂地,兔缺烏沉欲半年」的詩句。

以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搭配,兔是「卯」,因此凡見「卯」的就是兔年。翻開史頁,二千多年來,兔年發生的大事顯然少得很,「乙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但也還是可以一提。先列個清單,再補充說明:

西元前二一○年辛卯 秦始皇三十七年。始皇東巡雲夢祀舜,上會稽祀禹,七月至沙丘崩。

西元前六年乙卯 西漢哀帝建平元年東漢光武帝劉秀生(五七卒)。

西元二一一年辛卯 東漢建安十六年司馬昭生(二六五卒)。

西元二二三年癸卯 蜀漢章武三年夏四月,劉備卒,諸葛亮受遺詔輔政。

西元二七一年辛卯 西晉秦始七年東晉安樂公劉禪卒(生於二○七)。

西元六五五年乙卯 唐高宗永徽六年武昭儀立為皇后,三十五年後稱帝為武則天。

西元九七九年己卯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北漢亡,中國一統。

西元一二七九年己卯 南宋祥興二年二月,宋朝亡。

秦始皇嬴政十三歲繼任秦王,三十八歲完成兼併六國的大業,統一中國,又當了十一年皇帝而逝,死時才五十歲。死後不到四年,大秦帝國就滅亡了。

劉備和他的兒子劉禪都在兔年去世。劉備死時六十三歲,辛苦半輩子;劉禪死時六十五歲,安樂一生。

司馬昭是司馬懿的次子,繼承他父親和兄長司馬師的權位,幾乎篡魏自立,因而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說詞,但就在他即將成功時,卻去世了,終年五十五歲。四個月後,長子司馬炎就篡魏稱帝,追尊他為文帝。和曹丕、曹操父子的情形如出一轍。

武則天於永徽三年(六五二)五月由「唐太宗」的才人進封為「唐高宗」的昭儀,永徽六年十月被立為皇后。顯慶五年(六六○)開始參預政事,唐高宗於弘道元年(六八三)逝世,她成了皇太后,完全掌握朝政,第二年就廢中宗,遷睿宗,變更服色、官名,改元光宅,大殺唐宗室;載初元年(六九○)九月,乾脆改國號為「周」。一直到神龍元年(七○五)十一月,才以八十三歲高齡去世。武則天干政四十五年,宰制天下二十二年,影響之大,可以想見。武則天進入權力中心的關鍵時間,就是她三十三歲時被唐高宗立為皇后,那年是兔年。

宋太祖趙匡胤三十四歲時黃袍加身當了皇帝,在位十六年間,大致結束了唐末五代紛爭的局面,死時也才五十歲。弟趙匡義繼位,是為太宗。宋太祖死得突然,因此宋太宗的繼位留下不少疑點。但在他繼位後五年,平定了最後一個割據政權北漢(山西太原),才使分裂已久的中國復歸統一,距離宋朝開國已經十九年,這年是「己卯」兔年。

三百年後的另一個「己卯」,陸秀夫背負著南宋最後一個皇帝、年僅九歲的帝昺,在廣東新會的崖山溺海而死,宋朝亡。據《宋史紀事本末》載,七天後,海上浮屍有十幾萬。宋朝盛也兔年,亡也兔年,讀史至此,能不嘆惋!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