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
歐尼爾(Jim O'Neill),金磚四國(BRIC)之父,他曾任英國財政大臣、高盛資產公司(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董事長。
8月底金磚集團(BRICS)舉行峰會增加6名新成員,我指出金磚集團和七大工業國組織(G7)都沒有應對全球挑戰的信譽或能力,這使20國集團(G20,由世界前19大經濟體與歐盟組成)成為為全球問題提供真正解決方案意義上,唯一具有合法性的集團。
印度新德里G20峰會發表的聯合宣言,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各成員國就解決一系列廣泛問題達成共識,儘管顯然存在挑戰──例如各國運作方式存在巨大差異──但他們成功重新彰顯G20的重要性,此前G20的作用長期受到質疑。
(更多相關新聞:中國主導的金磚集團擴張至11國 金磚四國之父質疑「象徵大於實質意義」)
習近平缺席G20反使莫迪成最大贏家
我們應該表揚G20最終公報的主要推手,一般認為應該是印度和美國。新德里宣言可以是為了解決氣候變遷、改革世界銀行(WB)、控制傳染病、穩定經濟、終止俄烏戰爭等全球問題,邁出集體行動的第一步。雖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並未出席G20峰會,但出席會議的中俄代表如果沒有獲得各自政府批准,是不會簽署任何協議的。
許多人猜測,習近平不出席G20峰會是刻意冷落印度這個長期競爭對手,還有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無論動機為何,習近平的決定削弱了金磚峰會的重要性,許多人將那場8月會議視為中國的勝利。
正如我8月指出中印齟齬將成「金磚11國」最大絆腳石,如今習近平缺席G20峰會更加深兩國之間的分歧。如果習近平想說服我們,就必須與莫迪接觸。從目前情況看來,G20峰會的成功顯然使莫迪成為2023年「峰會季」最大贏家。人們的觀感是很重要的,而現在比起習近平,莫迪看起來更像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此外,G20峰會邁出微妙但重要一步,那就是透過接納「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擴大規模。這項突破讓莫迪獲得外交勝利,提昇他作為南方國家(Global South)領袖的形象。
(更多相關新聞:金磚11國為何會失敗?麻省理工學者:BRICS+注定成為中國外交工具)
金磚集團擴張方式讓人摸不著頭緒
同樣是擴張,G20卻凸顯金磚集團是以任意隨興的方式擴張,他納入埃及和衣索比亞,奈及利亞等等其他更重要的非洲國家卻不在名單內。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獲得G20常任席位是否能使非洲聯盟本身成為一個更有效的組織。
金磚峰會舉行以來不少人和我說,G7在俄烏戰爭上展現出的團結,顯示它和G20相較之下,仍是一個能有效發揮作用的機構。然而我不敢苟同。儘管G20公報對於俄烏戰爭的措辭沒有達到烏克蘭領導人的希望,但它足夠有力,能向其他想進犯國際公認邊界的潛在國家傳遞明確訊息。它也告訴普丁,不要指望能獲得某些所謂「金磚夥伴」的支持,就算只是表面聲援。當然,G20公報並不妨礙西方國家或個別領導人以更有力的措辭譴責俄烏戰爭。
重點是對於烏克蘭問題,G7的重要性並不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正如G20才是能應對全球經濟、氣候變遷、公共衛生及其他許多問題的集體聲音。儘管G7領導人樂於相信自己仍能對全球事務發揮主要影響力,事實表明並非如此。新德里G20峰會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在於,除非包含主要新興大國,否則我們不可能應對全球重大挑戰。
批評者會反駁G20太龐大笨重,不可能有效發揮作用。但我只需重新援引我在2001年發表的文章,當時我首次創造出「金磚四國」(BRIC)一詞。我觀察到,如果歐元區成員真的想表達對這類集團抱持強烈信念,他們只會派一名代表參加G20等國際會議,而不是各國派自己的代表。這麼做能使集團不再龐大笨拙,也能開創一個強而有力的先例。如果金磚集團等其他組織也這麼做,就能建立一個真正符合目標的全球治理集團。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編輯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