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破產後 全球車商將損失30億美元?

產業動態

因為產品瑕疵造成史上最大汽車召回事件的全球第二大安全氣囊製造商高田,在無力負擔天價召回成本與賠償金額的情況下,終於在周一(6月26日)於美國與日本兩地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並決定以16億美元的金額將公司賣給已被中國均勝電子買下的美商Key Safety Systems,然而專家警告由於高田透過出售資產取得的資金恐怕不足以支應更換新的安全氣囊所需的費用,最終將使得全球汽車製造商必須自行負擔最多可能高達30億美元的替換成本。

彭博社(Bloomberg)報導,根據南加州大學法律教授Robert Rasmussen的分析,由於美國的破產法允許高田的買主可以只購買自己想要的資產,並沒有強制必須同時買下他們不想要的負債,其中也包含召回車輛更換零件的義務在內,因此目前整個汽車產業面臨的最大風險在於,高田剩下的資產價值與安全氣囊替換成本之間究竟還有多少差額。

在美國的破產法規定下,汽車產業的製造商在申請破產時,仍未完成的車輛召回維修義務將被視為一項歸屬於美國政府的債權,並在破產程序當中比其他種類的債權擁有最優先的償還順序,主要就是為了確保消費者不會因為車輛的零件瑕疵而受到傷害。

50億美元的車輛召回維修成本

Valient市場研究公司的總裁Scott Upham指出,高田的安全氣囊瑕疵事件將會讓全球汽車產業在未來面臨到50億美元的車輛召回維修成本,但他估計高田透過出售資產的動作最多也只能取得20億美元的資金,因此剩下不足的部份恐怕就只能由汽車製造商想辦法自行吸收。

2004年一輛本田Accord首次發生安全氣囊自行爆裂的意外事故,外界因此發現由高田生產以硝酸銨作為推進劑的安全氣囊,在長期暴露於高溫潮濕的環境下可能會自行爆裂,並且噴出的金屬碎片對於汽車駕駛與乘客會有致命的危險。

需要更換的車輛將高達1億輛之譜

自此之後,類似的意外迄今已至少造成17人死亡,而主管機關也為此執行了超過20次以上的召回命令,牽涉超過12家汽車製造商所生產的數千萬輛汽車,部份專家甚至預估,全球所有需要更換安全氣囊的車輛最終將高達1億輛之譜。

根據美國運輸部國家交通安全管理局在5月26日更新的資料,在全美各地需要替換安全氣囊的4,300萬輛汽車當中,目前已經完成更換的車輛大約只佔了38%的比例;另外日本國土交通省的發言人在5月份曾經表示,在日本全國因為高田的安全氣囊瑕疵而需要進行召回的1,900萬輛汽車當中,目前已有73%的車輛完成了檢查與維修工作。

將訂單轉交到其他業者手中

在全球汽車安全氣囊市場當中,原本高田擁有高達將近2成的市佔率,僅次於Autoliv的35%,不過在這一波大規模的車輛召回維修過程中,許多汽車製造商一方面已經對高田失去信心,一方面也是因為擔心高田根本無法提供所需替換的安全氣囊數量,因此多半已經選擇把安全氣囊的訂單轉交到其他業者的手中。

Autoliv的發言人Thomas Jonsson便透露,該公司到目前已經為市場提供了1,500萬顆用於替換的安全氣囊,另外直到2019年以前預計還會有1,500萬顆的訂單需要加以完成。

社群評論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