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從110年起已連3年超徵,甚至111年實徵數超過預算數約5200億元;但今年也許不會再如以往有超徵3千億的「盛況」。
(更多新聞:連3年大超徵》賦稅與經濟脫鉤 專家:超徵讓政府有「財政幻覺」長期不容樂觀)
財政部26日發布最新經貿與稅收情勢專題,其中針對今(113)年稅收情況明確指出,今年稅收有2大因素「拖後腿」,首先是營所稅減幅較大,其次以為上市櫃公司發放股利也成年減態勢,將不利盈餘分配扣繳稅款,財政部推估,今年全年稅收仍可望高於預算數,但幅度相較於以往3年會更為溫和,稅收可望趨向「溫和成長」。
超徵3千億已成往事?財部拋2因素:稅收趨「溫和成長」
根據財政部統計,今年上半年實徵淨額達2兆1,346億元,年增410億元,主要受惠於綜所稅結算申報自繳稅款增加,另外AI議題推升臺股交易量能、全民瘋投資,連帶上半年證交稅年增近7成、增加586億元,並且內需穩定及升息效應也挹注相關稅收,如營業稅年增1成等。
不過,大多的成長稅目增幅皆受到112年上市櫃獲利下滑,營所稅減少1,308億元,減幅達1成7抵銷,所以上半年的總稅收雖年增,但僅年增2%。
根據證交所、櫃買中心統計,上市公司去(112)年營收較111年衰退8.82%,稅前淨利也較111年衰退約1.2兆元,減幅達25.96%;上櫃公司部分,營收約為2兆5545億元,年減6.18%,稅前淨利為2656億元,年減20.93%。
而展望下半年稅收情況,財政部分析,雖然營所稅暫繳免辦措施不續行、終端消費增強,為2項利多因素,有助於挹注相關稅目;不過,上市櫃公司發放股利也年減1成3,可能會衝擊盈餘分配扣繳稅款。
等同上半年受到「營所稅減幅大」為拖後腿;下半年又有「股利發放減少」衝擊部分稅收。因此在上、下半年皆正負互抵的情況下,全年稅收可望趨向比過往較為溫和的成長態勢。
財政部:下半年景氣「內外具溫」,傳產貨類已漸有起色
對於下半年經濟情勢,財政部表示, AI應用需求持續嘉惠科技產業,而傳產貨類接單也漸有起色,以紡織、塑化產品率先轉正,加上基期偏低,第2季我國出口及製造業生產續呈擴張,外銷仍有不錯表現。
有關於傳產貨類,財政部說明,光學及精密儀器若剔除調整分類因素(自去年6月開始,液晶裝置及零件由光學及精密儀器改歸為資通與視聽產品),第2季出口為年增3.3%,而非年減近3成。
另外,礦產品出口雖有油價行情激勵,但需求仍不足,小幅衰退3.1%;塑化產品因為部分客戶回補需求,止跌回升3.5%;基本金屬製品受中國大陸傾銷及下游買氣未見明顯提振,續減3.4%。整體言之,財政部認為,傳產貨類出口回溫,已經漸有起色,緩緩復甦。
內銷方面,隨著就業情勢穩定、薪資提升,以及股市創高挹注財富效果,旅遊熱潮及外食、購物等消費增加,也推升零售及餐飲營業額齊創佳績。
綜上,財政部定調,預料下半年國內景氣「內外俱溫」,有望維持穩步成長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