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腸病毒疫情升溫》單週1.6萬人次就醫!腸病毒型別多元...家長如何防範?

醫療保健

疾管署24日表示,國內腸病毒仍處流行期,且呈現上升趨勢,提醒家長及教托育機構人員提高警覺,確實做好手部衛生與環境清潔消毒。

根據疾管署監測數據顯示,腸病毒第38週(9月15日至9月21日)門急診就診計16,253人次,較前一週(14,856人次)上升9.4%,疫情處高點;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0型及克沙奇A16型為多,另其他克沙奇A型病毒及腸病毒D68型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上升。

今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疫情處高點,預估疫情延後至10月中上旬才下降,流行期將持續至11月中旬脫離,比疾管署先前預期來得晚,因此學校和家長仍要注意小朋友洗手好習慣。

疾管署強調,民眾必須保持高度警覺,特別是家中有幼兒的家庭,應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腸病毒型別多元,如何防範?

腸病毒傳染性極強,特別容易在家庭和教托育機構中擴散。而腸病毒主要透過接觸傳播,例如患者的唾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甚至無症狀的帶原者也能成為感染源。當幼兒感染腸病毒時,除了常見的手足口病、泡疹性咽峽炎等症狀外,重症前兆的病徵包括嗜睡、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持續嘔吐等,家長應密切觀察幼兒狀況,並儘速就醫。

疾管署也提醒,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持續採行相關預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居家及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才能防範社區內不同型別腸病毒之感染與侵襲。

酒精殺腸病毒效果有限,建議可用「這個」

那麼民眾該如何因應並預防腸病毒感染呢?

面對腸病毒疫情,疾管署建議民眾應該落實以下防疫行為:

1. 勤洗手:腸病毒主要經由接觸傳播,因此經常且正確地洗手是預防病毒擴散的關鍵。特別是出入公共場所後、處理幼兒大小便後、用餐前後,必須徹底清潔雙手。

2. 避免接觸病患:若家中有腸病毒患者,應避免幼兒與患者接觸,以防病毒在家庭內部傳播。此外,患病幼童應留在家中休息,避免前往幼兒園或其他公共場所。

3. 正確處理日常衛生:定期消毒幼兒的玩具、餐具及其他常接觸的物品,特別是在家中有疑似腸病毒感染者的情況下。

4. 避免擁擠場所:在疫情期間,應盡量避免帶幼兒出入擁擠的場所,減少接觸潛在病毒來源的機會。

此外,疾管署也提醒,酒精對於腸病毒的毒殺效果有限,建議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市售家庭用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並於調配時進行適當防護,注意環境通風。

得到腸病毒重症如何緊急處理?

若是得到腸病毒重症,該如何緊急處理?

疾管署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目前除了針對腸病毒71型的疫苗外,其他類型的腸病毒尚無有效的疫苗可供接種。因此,家長必須依照上述預防措施來降低幼兒感染風險。此外,疾管署也提供各種防疫資源,民眾可以透過官方網站或撥打1922防疫專線,獲取更多關於腸病毒的防護資訊。

疾管署已製作腸病毒防治相關影片、海報及單張等衛教資料,歡迎民眾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下載運用及查詢相關資訊,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