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0月時序入秋後天氣轉涼,流感疫情逐漸升溫,尤其秋冬季節日夜溫差加大,再加上空氣濕度降低,這些條件都為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有利的環境。
專家預測,接下來的幾個月,流感的發病率將進一步上升。
面對流感的威脅,中醫師認為打疫苗屬於被動免疫,那民眾該如何「主動免疫」、預防保健治療呢?
疫苗屬被動免疫...中醫:養正氣、對症下藥才是解方
有40多年經驗的廖中醫師接受《信傳媒》訪問時先指出,對中醫來講,其實不論治療哪種細菌病毒都一樣,就是「對症下藥」,「現在說(疫情)變嚴重只是因為抗藥性變強,身體調養好最重要,因為有主動免疫,自己就能製造嗜菌細胞、白血球、溶菌素(能溶解細菌、促使菌體破壞和死亡)。而疫苗的針對性很強,是被動免疫。」
中醫學自古以來便強調「治未病」,《黃帝內經》中提到,「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方面,其中「未病先防」更接近養生保健的真諦,也就是通過調理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廖中醫師指出,這類上呼吸道感染,西醫認為是細菌病毒引起的,強調「殺菌」,結果抗生素用太多產生抗藥性,「中醫強調抗菌,其實就是感冒,都是上呼吸道感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把身體調養好就不用擔心,若得病的話就按照感冒的方式來治療,且要因人因時因地。」
在中醫的理念中,人體內的「正氣」是抵禦外邪、保持健康的關鍵。因此,中醫認為面對流感這種外感病邪,通過調理身體、增強正氣才能真正預防和治療疾病。
流感分風寒、風熱2型,有不同應對方式
廖中醫師進一步指出,流感在中醫被歸類為「外感風寒」或「外感風熱」,這取決於患者所表現的症狀類型。中醫認為,「正氣」類似於人體的免疫系統,正氣充沛的人即使接觸到外邪(病原體),也較不易發病。而當人體的正氣不足,或身體在某些情況下處於虛弱狀態時,就容易受到風寒或風熱的侵襲而致病。
至於要如何透過中醫治療流感?
廖中醫師強調,中醫治療感冒的方式已記載了3000年,「像比較常聽到的桂枝湯、麻黃湯都能治療感冒,桂枝湯能解肌祛風、調和營衛,麻黃湯則能辛溫發汗、宣肺平喘。漢朝《傷寒雜病論》一書中也有提到。」
至於治療流感的方法,廖中醫師提到當流感症狀出現時,中醫通常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主要從調整體內的陰陽平衡,疏散風寒或風熱的角度入手,包括針灸、中藥、刮痧或拔罐等方式都能治療,而中藥治療的方式主要為:
1. 針對「風寒型流感」
這類流感症狀通常包括發冷、發燒、頭痛、身體酸痛、鼻塞、流清涕等,常見於初秋或寒冷天氣中。「這種情況多由於寒邪入侵所致,患者感覺寒冷,並伴隨打噴嚏、咳嗽等症狀。」
通常使用麻黃湯、桂枝湯等具有發汗解表、散寒的中藥。廖中醫師表示,這類藥物有助於驅散寒氣、促進出汗,從而幫助體內的病邪排出。
2. 針對「風熱型流感」
症狀包括發燒、喉嚨痛、乾咳、鼻塞、濃鼻涕等,這類流感更常發生於天氣乾燥的季節,如秋冬轉換期間。這類患者多半會感覺到喉嚨乾燥,且身體會表現出較明顯的熱象症狀。
常用桑菊飲、銀翹散等中藥來清熱解毒,緩解喉嚨痛、發熱等症狀。這些藥方能降低身體內的熱象,並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中醫如何預防流感?2原則預防保健
提到中醫預防流感的原則,廖中醫師也強調以下幾點:
1. 養護正氣,增強免疫力
包括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中醫提倡在日常飲食中注重營養補充,尤其是益氣健脾的食物,如山藥、黃芪、黨參等。這些食材有助於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維持身體的能量水平。而根據中醫觀點,適度運動有助促進氣血循環、增強體質。像太極拳、八段錦等都能幫助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增強抵抗外邪的能力。」中醫也強調「早睡早起,順應四時」,尤其是秋冬季節,人體更易受到外邪影響,適當的作息可促進身體恢復,增強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2. 保持呼吸道的通暢與濕潤
中醫強調肺主氣,且與呼吸道健康密切相關。在流感高發季節,保持呼吸道的濕潤與清潔,可以減少病毒的侵襲。「薑湯薑性溫,可以驅寒解表,特別適合風寒型流感的預防,每天喝一杯薑湯,有助暖身、驅寒,並促進血液循環。」
在流感疫情高發季節,預防與治療是不可忽視的重點,中醫通過調理身體的正氣、疏通經絡,並結合針灸、中藥等多種方法來應對流感。
廖中醫師也強調,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養生調理,還是病後的治療,運用古人流傳下來的中醫智慧來調養身體,都能幫助民眾更好地度過流感季節。「強健的體魄和充足的正氣,才是抵禦疾病最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