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黨慘敗》郭國文:安倍時期半導體智囊落選 恐衝擊台日半導體合作計畫

東北亞

日本第50屆眾議院大選結果揭曉,由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無法取得過半席次,將使國會形成「朝小野大」的情況。對此,自民黨選舉對策委員長小泉進次郎決定負起敗選責任,今日已向首相、自民黨總裁石破茂請辭獲准。

小泉進次郎宣布辭去選舉對策委員長

根據《NHK》報導 ,小泉進次郎今(28)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表示,決定為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中慘敗負起責任,向自民黨總裁石破茂請辭且已獲准。小泉進次郎強調,選舉對策委員長承擔敗選責任是理所當然。

日本眾議院大選昨(27)日舉行,自民黨僅拿下191席,比選前的247席少了56席,進而導致執政聯盟整體席次降至215席,離過半席次233席有一段差距。小泉進次郎指出,此次敗選的原因在於長期存在的「政治與金錢」問題未能妥善處理,他承諾將深入反省,堅決推動黨務改革,以回應選民對自民黨改變的需求。

對於日本大選結果,國策院28日舉行日本眾議院大選結果及其影響座談會,座談會上,立法院亞東國會議員友好協會會長郭國文表示,自民黨將進入少數執政的狀態,猶如當年日相橋本龍太郎所遇到的情況。他表示,自民黨敗選是「人為因素」,政局將進入少數執政不確定性,台灣的因應就是「廣結善緣」。

自民黨大敗,影響到台日半導體合作計畫

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教授楊鈞池分析說,「安倍一強」的格局不再,日本在經濟、外交政策上可能有變化,由於少數執政,日本政局將有段政治不穩定的狀態。

郭國文則說,現任眾議員甘利明落選也是一個觀察點,他是安倍時代半導體政策的主導者,現在落選需觀察是否影響台日半導體合作,尤其在野黨是反對日本政府針對半導體產業進行高額的金額補貼,與自民黨的政策不同,日本在野黨並不是全面贊成台日半導體高度合作。

在這樣的情況下,之前有日本媒體報導台積電在日可能有第三座晶圓廠,按照目前的情況看下來,台積電在日本蓋第三座晶圓廠的可能性恐怕會大減。此外,郭國文說石破茂倡議的亞洲小北約政策未來要執行都很難。

自民黨的敗選,許多媒體認為現任首相石破茂將成為短命首相,宣布下台,郭國文分析指出,這次自民黨大選失敗有幾個原因,第一,石破茂以改革號召沒有提名安倍派議員,第二,陷入在野黨設定的議題陷阱,人民覺得自民黨清廉問題。

石破茂整肅安倍派,種下敗選的原因

第三點,郭國文表示石破茂當上首相前後言論不一,當首相前對日圓贊成升值,當上之後卻反過來支持貶值,再來是對中國的立場,一度喊出「戰略互惠」,和前任岸田的「戰略競爭」差太多。國策院執行長、成功大學教授王宏仁表示,日本民眾看到政治小金庫案印象「執政黨議員都吃香喝辣,是不是要嘗試其他的政黨」而種下敗因。

然而,在這次選完30天內要選出下屆首相,但石破茂已淪為少數執政,楊鈞池表示,自民黨仍是最大黨,他預測,第一輪投票沒有人過半,將進入第二輪,採相對得票多者當選,因此首相人選仍出自自民黨,但不一定是現任的石破茂。

石破茂可能面臨安倍派的反撲,其他派系的挑戰,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所代副所長魏聰哲指出,高市早苗拒絕石破茂的內閣職位,很有可能是挑戰人選。

安倍核心成員當選,可能回自民黨結合高市早苗

楊鈞池說,「現在自民黨加公明黨才215席,距離半數233席差18席,因此必須尋求其他在野黨合作。」例如,12位無黨籍的議員,許多是前自民黨議員,第二,找其他在野黨議員,第三,找其他政黨合作,例如這次從7席變成28席的日本國民民主黨,以及這次斬獲38席維新會。

郭國文指出安倍的幾員大將因政治獻金案被整頓這次卻選上的,可能回到自民黨內影響下次選舉,他說「石破茂的整頓,也讓保守派的危機感大幅提升,反而當選。」

郭國文以安倍的心腹萩生田光一為例,涉入統一派教會又捲入政治獻金議題,本來在政治上已經判死刑,這次卻絕處逢生當選,還有世耕弘成在和歌山擊敗二階伸康當選。

日本政壇不再「自民一強」,台灣要廣結善緣

事實上,因為陷入政治獻金案,在石破茂的主導下,安倍派「5人小組」未獲得自民黨提名,卻有西村康稔、松野博一、萩生田光一、世耕弘成等4人當選,郭國文說,這些安倍的左右手很有可能回到自民黨中,結合高市早苗既有聲望,黨內競爭會更激烈,這也是石破可能面對的反撲。

對於未來執政,楊鈞池表示,由於陷入少數執政,日本政局的不穩定要延續到明年7月,郭國文則分析說,自民黨若整合相對保守派,把國民民主黨28席、維新會38席整合進來,這兩黨雖然沒有要聯合執政的意思,但願意政策上的合作,再加上自民黨、公明黨合計的215席,就會超過半數了。

郭國文強調,「自民一強」的結構不再,執政、在野這種政策合作可能延續到明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目前日本政壇多元勢力發展,如果延續到明年參議院選舉結果,也是類似格局,對台日關係而言,要有不同思維,站在我們國會外交的立場,或者台日外交發展,一個總結的說法,台灣就是要多廣結善緣,才能讓台日關係可長可久。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