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產汽車股價周三盤中飆漲逾2成,因為知情人士透露,日本汽車業巨頭本田和日產正在商談,討論合併設立控股公司事宜。
日產汽車股價盤中飆升72日圓或21.36%,來到410日圓,稍早一度漲至418日圓的高點,今年來跌幅大幅縮減至27.09%。但是本田汽車盤中小跌1.6%至1263日圓,今年來下跌15.6%。
本田和日產打算成立一家控股公司
《日經新聞》率先報導雙方會談,正當汽車業被特斯拉和中國競爭對手等車商大搶市占與改寫版圖之際,日產和本田汽車希望能夠在技術方面進行更密切的合作。
綜合《路透》與《彭博》報導,消息人士表示,談判目的是成立一家控股公司,日產和本田將隸屬於該控股公司。
目前不清楚新成立的控股公司最終是否促成兩家公司建立全面的聯盟,不過,《日經新聞》報導指出,他們開始合併談判。
日產與本田合併後業務將在控股公司之下運作,合併交易還可能擴大到三菱汽車公司,三菱已經與日產汽車建立資本連結。
日產與本田3月開始研究合併的可行性研究,到了8月時,三菱汽車也加入該聯盟,日產持有約34%的三菱汽車股票,為最大股東。
本田、日產和三菱汽車最終可能合併
若本田、日產和三菱汽車最終合併,全球銷售量將超過800萬輛,將一舉成為世界第3大車廠,僅次於豐田和德國福斯汽車。
但是知情人士表示,討論還處於早期階段,短期內不會達成協議。
這筆交易將有效將日本汽車業整合為兩大陣營:一個由本田、日產和三菱控制,另一個由豐田集團公司組成。在縮小與其他車商的長期合作關係後,這也將為他們提供更多資源,以便與全球規模更大的同業競爭。日產汽車已經疏遠與法國雷諾汽車公司的關係,本田汽車也退出通用汽車。
今年稍早本田和日產決定在電動車電池和軟體領域進行合作之後,開始討論合併事宜,當時,本田執行長三部敏宏提出與日產資本合作的可能性。
近幾個月,兩家車商在努力應對電動汽車市場變動的過程時加強聯繫。除了激烈的競爭壓力外,日本車商還面臨歐洲和美國需求停滯的壓力。
特斯拉和比亞迪發起電動汽車降價戰
本田和日產周二(12月17日)發表相同的聲明,稱兩家公司都未宣布合併。他們的聲明表示:「正如今年3月宣布的事項,本田和日產正在探索未來各種合作的可能性,充分利用彼此的優勢,將在適當的時候向利害關係人通報任何最新情況」。
此外,日產汽車的大股東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表示沒有掌握任何訊息,拒絕置評。
過去一年,特斯拉和中國車商巨頭比亞迪發起的電動汽車降價戰,只會加劇對手車商虧損擴大的壓力,這同樣給本田和日產等日本車商壓力,日系車商必須削減成本和加快汽車開發的方法,而合併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
本田的市值約為 5.95兆日圓(388億美元),而日產的市值約為1.17兆日圓(76億美元)。這2家公司如果成功合併,將是2021年菲亞特克萊斯勒和PSA以520億美元合併創建Stellantis以來,汽車業最大規模的交易。
這是日本實力較弱車商的防禦性合併。今年前6個月,本田、日產和三菱在全球共售出約400萬輛汽車,遠低於豐田一家公司賣出的520萬輛汽車。
日產汽車已經到了生死存亡關頭
合併後,日產與本田能夠在國內外抵禦豐田汽車。豐田已入股Subaru、鈴木和馬自達汽車,打造一個以豐田一流信用評等為後盾的品牌巨頭。
與此同時,日系車商疲於應對中國電動車商的挑戰。日本前3大車商豐田、本田和日產在中國的市占率持續下滑,而中國11月的電動汽車銷量超過127萬輛,幾乎佔全球市場的70%,比亞迪在中國的市占率持續攀升。
Edmunds分析師Jessica Caldwell表示:「一些規模較小的車商生存和發展更具有挑戰性,特別考慮到所有中國車商的激烈競爭。合併只是生存所必需的交易,不僅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承接未來。
《彭博資訊》的高級汽車分析師Tatsuo Yoshida則是認為,如果合併確實實現,將為日產的財務困境提供短期緩解方案。
實際上,日產汽車已經到了生死存亡關頭,才會決定商談合併。日產汽車4-9月的6個月獲利狂跌94%,該公司被迫計劃裁員9000人及大砍20%產能,11月30日聯財務長 Stephen Ma都走人。日產高層坦言,目前只剩12到14個月的生存時間,必須尋找長期投資人挽救公司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