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的枕邊人是誰 能陪伴你一生的只有你自己

書摘

不管跟誰結婚,其實都一樣。你面對的本來就只有你自己。

你的另一半顯現出的不過是你沒實現的需求、你自身愛的能力、你遇到的障礙、受到的傷害、你的活力,尤其能讓你看到渴望與恐懼在你內心深處造成的分裂。你不能總是期望伴侶幫你找到真正的快樂,也沒人能保證讓你獲得自信和對自我的重視。無論你碰到誰,最終總是會與自己相遇。因此,我認為你大可留在現在與你在一起的人身邊,不管你們現在的狀況多麼難以忍受。在婚姻擱淺之處,在冷漠氛圍中,在內心充滿憤怒時,在感覺彼此仇視厭惡時,恰恰正是大有可為之時。這需要人們,尤其是從你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可能。

我知道這個觀點馬上會引發各種反對意見。在童話故事中,只有真正的王子才能與真正的公主相遇,如果他們沒有死去,到今天仍然幸福生活在一起。現實的婚姻生活卻是在婚禮之後才真正開始。然而越來越多的婚姻在此之前就失去了意義,即便他們沒有死去,也早已分道揚鑣。

三分之一的婚姻在離異前就已擱淺,在人口稠密地區,比例甚至達到二分之一。一九九〇年代以來,此趨勢更是有增無減,僅在二〇〇三年,德國就有超過二十萬對夫妻離異。所有這些人在結婚之初,都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幸福,而且能給予幸福的正是自己的另一半。後來他們離婚,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有得到當初所希望的幸福。跟這個人的婚姻看起來就像一個設計好的騙局。

你結婚的動機本來就錯了

可以說,最原始的不完整感是事實,我們降生在這世界,在出生那一刻就注定只能是男人或女人,從來不完美,只是完整「一」裡的「一半」。想要找到一個對的人就不那麼羅曼蒂克,相遇也不是那麼偶然,更像是被迫且必然的渴求。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生活,總會覺得自己還缺少什麼,想要抓住什麼來填充心靈上的空洞和生活中的缺憾。

由於我們總是在社會環境和家庭氛圍中接受各種暗示和教導,為了獲得幸福,必須找到某個個體或某些東西,因此常常處於焦慮中。在對的男人出現之前,我們注定是孤獨的;只有新的女人才能帶來獲得愛和溫柔。還有許多其他諸如此類的看法,意味著,我們想要從伴侶關係中獲得我們欠缺的東西。於是我們各自行動,去尋找能使我們感到幸福並獲得生命力的兩人世界。恰恰這一點,注定我們將陷入困境。為了不再孤獨或最終感覺幸福而去尋找感情,就如同一個殘疾人為了不再跌倒去尋找拐杖一樣。結果顯而易見。

伴侶是你的照妖鏡

一旦你能接受這事實,整個機制就可能逆轉。你與伴侶的關係像一台水底攝影機,你們在什麼問題上起摩擦,在哪裡一再跌倒,各自尋求什麼——這台攝影機會向你們述說水面下冰山隱藏的故事。時間會證明,你會很高興與伴侶一同浮出水面,終於得到對方重視。

和伴侶的關係,如同一面掛在你面前的鏡子,它總是能反射出你沒看見也沒發現的部分,折射出我們內在的精神世界。我們身邊之人的舉動,展現的就是我們的人格。最親密的伴侶跟關係最密切的敵人一樣,能折射出我們本質中的核心。自己內心沒有愛,就沒有人能愛我們;我們不傷害自己,也就沒有人能傷害我們。

在冰山內尋找,找出其他人因為我們存在而盡情享受生活的證據,就能打破心中的海市蜃樓。意識到此幻覺,便能瞭解它,最後與它融合——不管怎樣,最後一步要在內心感知我們外在相信的一切,並把它們收回來。只有這麼做,才能深深感受到生活需要什麼,只要誠實面對自己,我們也會感受到自己跟別人一樣完整、廣博。你應該時常這樣問:「這和我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能讓你立刻清醒,靠近自己。轉移生活重心,在兩人相處中整合我們的人格,使它成為兩人共同努力的核心目標,我們會變得更有同情心、更靈活、生活得更樂觀,不斷拓展自己的理解力,煥發出生命的力量和對生活的影響力。

社群評論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