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審議委員會將於明(28)日召開,據傳行政院仍期待撥補台電的可能性,預期給予「緩衝期」、議而不決,依立院撥補審議結果而定,若仍撥補不成,直到7月才會調漲電價。對此,台電總座曾文生表示,具體方案如何還是由電價審議會決定,他並不知情,但緩衝期於2022年確有前例。
同時,專訪中他也解釋,電價調整需兼顧反映成本與民生穩定,尤其是民生電價變動對物價(CPI)影響較大,政府需審慎評估。他強調,台電長期作為「通膨消波塊」,穩定電價可避免政府總支出膨脹,因此撥補台電的邏輯合理,且國際間如日本、德國、法國皆有類似電價補貼政策。
外界推估,電價調漲將有3種可能,一是讓台電提報的平均調幅6%全額反映,二是壓低民生電價漲幅,三是宣布調漲,但祭出「緩衝期」。若立法院在5月底會期結束之前,無法達成同意公務預算撥補台電,7月將調漲電價。
盼天降「撥補」!電價審議會明召開,緩衝期確有前例
針對電價審議會明日電價方案平均漲幅達6到8%,曾文生今上午接受專訪表示,數字推算都是外界推估,台電所推估的數字一定都是小數點後二位,不過,他也直言,私下詢問媒體,推估數字也是從公開的台電營收與虧損數估算出來,其實有其邏輯性。
曾文生說,此次電價委員會會不會有緩衝期,老實說他不知道,「但延後這件事2022年確實有做過」,因當年俄烏戰爭剛開打,所以暫時不做決定,等到7月才上路。
電價審議會主要會以兩項大基本邏輯思考,包含反應成本、使用者付費,「但它有更宏觀的事要處裡,就是民生、物價穩定要照顧」曾文生強調,民生與產業電價調整對於物價(CPI)影響不一,以民生電價調整影響物價較劇,因此委員會通常會計算財務狀況後,再了解國內宏觀狀況進行電價調整。
電價核心是物價,曾文生:台電讓政府總支不被膨脹
面對台電截至去(2024)年累計虧損已突破4,200億元,又一直要國家補貼。曾文生進一步說明,電價核心是物價,物價會連動到政府公共支出,變成連鎖反應,台電被稱為通膨消波塊,其實是因為他是國營體制又是單一電網,所以利用其穩定物價,使政府的公務支出相對就不被膨脹。
他坦言,近幾年中央政府有歲計賸餘,其實某程度台電穩定電價、物價有很多貢獻,「我相信這主計總處、央行都不會反對」,同時這也是為何其餘國營事業虧錢,主計總處不會編錢,但遇到台電它卻會的原因之一。
曾文生也說,電價調整會引發物價上漲,電價還可能因為燃料下跌回降,物價卻將一去不復返,因此物價不要有大幅波動,國家付出代價會比較少。
同時,他強調,政府預算補貼燃料上漲也非台灣特有,如日、德、法,也分別補貼電價5200億元、7000億元與8000億元不等,從消費過程中補貼民眾。
撥補台電有3好處,台電也要積極開源:擬空屋調升收費基準
曾文生也列出近年各國民生、工業電價調整幅度指出,台灣電價調幅也少於主要國家很多。至於為何壓電價、要撥補的原因,他指出,「電價只要一調,政府的總支出將會大於台電承擔的數字」,若政府總支出省下來補貼台電,不僅讓物價也較穩定,電價沒漲過頭,且公共支出在合理範圍,這在邏輯上完全合理。
燃料價格較前2年走跌,台電預估今年虧損可控制500億元以內,較過去動輒兩千億元以上收斂,曾文生表示,台電除爭取電價合理調整外,「訂價不合理」也要盡量合理化,用電不到20度的空屋占整體用戶約10%、150萬戶,目前空戶底度以20度計算,每月收費約33元,但因台電還需要抄錶、電錶維護等費用,其實應該要有合理支出,會評估以每月100元左右為收費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