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必修課》川普關稅戰無差別攻擊 東南亞淪為重災區 密切觀察是否拖累美國內需與投資

資本市場

受到川普關稅戰拖累,國際股市3月跌多漲少,僅少數新興市場指數小漲作收,多數國家股市走疲,其中又以美股最為疲弱,費半指數3月重挫10.4%,連帶拖累半導體權重達45%的台灣加權指數,3月大跌10.2%,跌幅與費半不入軒輊。美股之NASDAQ與標普500指數月跌幅亦達到8.2%與5.8%,皆是相對弱勢之指數數。

觀察美國與台灣的類股指數,科技相關之指數為3月領跌類股,台灣上市電子3月下跌11.9%,2024年漲多之其他電子、電子零組件、電腦及週邊、半導體等電子次產業3月跌幅皆超過12%,為相對弱勢股。美股之NASDAQ電腦、標普500科技、NASDAQ網路等類股亦是相對弱勢族群。

川普關稅戰無差別攻擊,東南亞地區為重災區

進入四月以來,雖僅有四個交易日,國際股市偏弱格局不變,甚至更為弱勢,主因在於美國對外經貿政策之重大轉折。美國總統川普於美國時間4/2日宣布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政策,自美東時間2025/4/5凌晨12:01起,對所有國家實施10%基礎關稅;美東時間2025/4/9凌晨12:01起,對與美國貿易赤字最大的國家實施更高的個別對等關稅。對等關稅政策將持續有效,直到美國總統認定貿易逆差及潛在不對等待遇的威脅得到解決或緩解為止。

若貿易夥伴報復則提高稅率,若貿易夥伴糾正不對等安排並在經貿與國安上與美合作,則可能降低稅率。

此次美國之對等關稅政策可謂無差別攻擊,不論與美國是否友好,完全依「公式」計算稅率。美國最大競爭對手中國被課徵34%關稅,加計先前兩次之10%關稅,合計高達54%;台灣稅率32%,高於市場預期,日本、韓國與歐盟稅率分別為24%、25%與20%;加拿大與墨西哥因先前已課徵25%關稅而未上榜。

東南亞地區為對等關稅重災區,美國將對柬埔寨與越南的出口商品加徵49%與46%的對等關稅,對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各加徵 36%、32%與24%,稅率遠高於預期。

由於東南亞國家逐漸取代中國成為代工重鎮,許多美系品牌之產品皆由東南亞國家代工組裝銷往美國,對等關稅使美終端市場進口成本上升,Apple、Nike、Lululemon等知名品牌股價同步重挫,可見影響之巨大。鑒於政策不確定性過於巨大,全球供應鏈可能暫緩營運拓展計畫,訂單與庫存大幅下降,進而導致企業財測下調。

川普對等關稅是否拖累美國內需與投資,牽動聯準會降息

對等關稅稅率普遍高於市場預期,預估該政策將使美國實質關稅稅率上升約20%。根據PIIE預估,假設貿易對手不實施報復性關稅,川普對等關稅將使2025年美國GDP下降0.48%,核心通膨率上升1.98%,美國將步入停滯性通膨。

產業盈餘部分,花旗預估當美國實質關稅稅率上升20%,2025年標普500指數之EPS成長率將降至個位數以下,政策不確定性亦使得美股本益比收縮,下調全年目標價恐難避免。

台新投顧認為,目前討論多數集中於對等關稅是否推升通膨,但是否拖累美國內需與投資應是更需要留意的議題,若經濟動能明顯下滑,預計聯準會五月會開始討論是否降息。

台灣高度依賴出口,最悲觀情境GDP可能下修至1%以下

台灣為代工大國,美國對等關稅政策之衝擊自不在話下。第一層衝擊是對美出口占整體出口23%(占GDP 14%),第二層衝擊是出口占GDP 63%,經濟成長來自出口之依賴度高,若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影響更大,最悲觀情境2025年經濟成長率可能從主計處最新的預測3.14%下修至1%以下。

電子產業方面,川普雖暫緩對半導體產品徵稅,但對中國、台灣、越南等亞洲、東南亞國家加徵對等關稅,致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面臨結構改變與中斷風險。短線而言,關稅不確定性與經濟衰退擔憂,加劇科技股股價波動性,長線而言,AI相關產品需求仍強勁且美政府或放鬆科技監管,有望帶動科技穩健回升。

傳產方面的衝擊亦不容小覷,由於紡織製鞋產業代工基地多數位於東南亞,而東南亞之對等關稅稅率普遍偏高,所受之衝擊更甚於電子股,短線變數仍大。

4/7台股於清明長假後重新開市,加權指數如預期補跌,重挫2065.87點(-9.7%),單日跌幅、跌點與跌停家數(937家)皆創下歷史之最,成交量受跌停影響僅1576億元。目前消息面仍不明朗,內需相關個股受關稅影響較小,修正幅度較小。高殖利率個股抗跌能力較強,亦有望率先反彈。第二季有多檔高股息ETF將調整持股,可留意高機率入選之個股。

社群評論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