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無論是在文化或是商業面的發展,都走在全球的前端;不像其他地區尚在發展的起步階段,歐洲各國不僅應用更多元、更方便的經營手法,也從法制上確保使用者的安全,一步步完善純網銀的功能。
歐洲純網路銀行的發展,早已進入百家爭鳴階段, 甚至引爆新一輪顛覆性商業革命,威脅整個銀行業未來發展。顧名思義,純網銀無實體分行,僅透過行動App、網路及數位媒體,與客戶互動,並以簡單易操作的介面、收費低廉,來吸引年輕客群。近來,歐洲最著名的純網銀,包括英國的Monzo、Revolut、Atom、Starling,以及德國的Fidor和N26。其中,純網銀在英國尤其受到歡迎,競爭相當激烈。
英國發展速度最快
英國在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上,向來領先全球,就連純網銀家數也不例外;截至2017年底,英國儼然成為歐洲純網銀的主要市場。根據《Financial IT》雜誌發布「2017全球前50大純網銀」排行榜,創立於英國的純網銀就占了將近三分之一。
從2012年至2017年,英國純網銀猶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包括Osper、Monese、Tandem、Atom、BTCPOP、Revolut、Starling、Bud、Monzo、B Bank、goHenry、LootBank、Taqanu、Ummah Finance、Tide等等。
Atom於2014年剛成立時,僅提供定期儲蓄帳戶,最近則推出活期帳戶、金融卡、信用卡及貸款服務。Atom是英國第一家獲得銀行執照的純網銀,只要透過行動App就能開戶,並具有提供生物識別安全功能,可提供便捷銀行服務及資金管理方式。
另一家純網銀Tandem成立於2013年,於2015年底取得銀行執照,利用行動App協助客戶監控銀行帳戶支出,進而達到儲蓄目的。截至目前為止,該款App有超過10,000名客戶使用。2017年底,Tandem宣布推出活期帳戶、信用卡等產品,希望未來能成為全方位的網銀,提供一站式服務,滿足客戶各種金融需求。
2014年創立的Starling於2016年取得銀行執照,目前正在開發行動App,以取代客戶現有帳戶,讓客戶更方便管理金流進出。2017年,Starling營收中,有三分之一來自透支利息。
Monzo於2015年成立,初期僅獲得限制性業務,直到2017年才取得英國全銀行牌照。Monzo所有服務皆從手機開始,用戶須先下載行動App,再透過電子信箱驗證,即可完成開戶,並收到一張Monzo金融卡,提供服務包含預借現金、轉帳及消費,而使用Monzo金融卡在國外消費,無論是提款或刷卡,皆不收取任何手續費。此外,Monzo為用戶提供即時餘額更新、銀行轉帳、透支功能,以及各種智慧型通知服務,包括追蹤經常性付款、彙整每月資金確切流向、每次購物時發送即時推播通知等。
Revolut於2014年成立之初,只是換匯App,2017年12月底推出加密貨幣支援系統。如今,客戶可買賣比特幣(Bitcoin)、以太幣(Ethereum)或萊特幣(Litecoin),甚至可將這些虛擬貨幣免費轉帳至Revolut其他帳戶。相較於其他競爭對手,Revolut已於2017年12月達到損益平衡,成為英國第一家實現此目標的純網銀。每月交易額達US$15億,在過去12個月內成長高達7倍,成長動力主要來自支付營收,以及與策略夥伴提供旅遊醫療、牙科保險和貸款等附加服務。截至目前為止,Revolut也是唯一一家在歐洲有營運的英國純網銀,擁有1,500,000名用戶,讓客戶可持有多達25種法定貨幣,並以方便換匯、匯價便宜而廣受青睞。
德國經營策略多元化
德國純網銀不僅經營策略多元化,更走出國內市場,營運版圖擴及歐洲、甚至北美等國家。
Fidor原為金融科技公司,成立於慕尼黑,2009年9月獲得德國銀行牌照,隔年旋即展開銀行業務。目前用戶數超過120,000人,網路社群註冊成員約350,000人,其一行銷手法是利用臉書的按「讚」數量來決定放款利率。2014年,Fidor成為首批使用美國數位支付公司Ripple區塊鏈支付協議的純網銀;2015年9月進軍英國市場,獲得英國銀行執照,並提供活期帳戶、儲蓄債券及貸款服務;2016年,Fidor被法國第二大銀行集團BPCE收購,隨後推出以應用程式介面(API)為基礎的開放式銀行平台,並開放給第三方開發商使用,另外也與比特幣交易所合作。
N26於2015年成立,隔年取得歐洲全銀行牌照,成為歐洲第一家擁有此牌照的純網銀,目前在歐洲17個國家擁有超過850,000名客戶,並為智慧型手機重新設計銀行業務流程,例如透過手機開立新帳戶,只需8分鐘即可完成。總部位於柏林的N26,透過與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擴大服務項目,例如推出P2P匯款服務(Transfer Wise)、儲蓄帳戶(Raisin)、活期帳戶(Wirecard Bank)、投資產品(Vaamo)、保險產品(Clark)及信用卡(萬事達卡)。用戶收到N26信用卡後,可在世界各地支付或提取現金。目前,N26已於法國提供貸款服務,並在歐洲幾個國家支援ApplePay,計劃於2018年將此營運模式複製到英、美兩國市場。
為提供快速服務,有的純網銀則選擇與銀行或金融機構合作,而非自己持有銀行執照。例如,2016年成立的Penta,目標客群鎖定德國中小型企業及高科技新創事業;2017年底,與solarisBank合作,推出企業帳戶等產品。創立於2016年的solarisBank,為擁有德國銀行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以「銀行即平台」(banking-as-aplatform,簡稱BaaP)為發展概念,目前有將近60家企業客戶使用該平台,預計2018年底將增加至100家以上。
歐洲各國急起直追
除了英、德兩國外,歐洲其他國家也開始陸續出現純網銀, 例如法國SOON Banque、Qonto、Orange Bank、Compte-Nickel,及荷蘭Bunq、比利時Hello bank!、西班牙imaginBank、丹麥Lunar Way、芬蘭BankItOn!、挪威Vipps、塞浦路斯Crypterium等。
Compte-Nickel成立於2010年,為金融科技新創公司;過去3年來,新開戶數達540,000戶,並提供實時支付交易。因看好Compte-Nickel成長前景,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於2017年取得Compte-Nickel的95%股權,並訂定2020年前開戶數達到2,000,000戶的目標。
其實,法國巴黎銀行在此之前已於比利時創立另一家純網銀Hello bank!,市場範圍涵蓋法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及奧地利,提供免費活期及儲蓄帳戶。
法國電信龍頭老大Orange也加入戰局,於2017年推出Orange Bank,提供開戶、儲蓄、貸款、保險及支付等銀行業務,所有交易與服務均透過手機來完成。一旦開戶並使用Orange Bank來支付後,客戶可獲得€80用戶禮;若同時也是Orange或Sosh電信公司用戶,則可額外獲得€40。
荷蘭純網銀Bu n g創立於2013年,2015年11月開始營運,擁有荷蘭全銀行牌照。2017年,Bung跨出本國市場,進軍德、奧兩國,並推出API,讓開發商可將Bung即時支付系統整合到自家App上。
西班牙第三大銀行Caixa Bank於2016年1月推出imagin Bank,是該國首家為千禧世代或「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s)而設立的純網銀,僅透過行動App提供一系列免費產品與服務,包括活期帳戶、金融卡、消費性貸款、轉帳、個人財務管理工具以及P2P支付等。另還善用臉書等社群媒體,協助客戶管理個人財務,如檢視帳戶餘額及近期交易紀錄;並利用Twitter、Whats App等平台,作為客服工具。
即使是塞浦路斯小國,也有純網銀。Crypterium創立於2017年,持續實驗各種營運模式,例如提供NF C、QR Code等感應式支付及加密貨幣。在支付服務方面,Crypterium使用虛擬卡片,可連結到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等各種行動支付錢包,只要擇一搭配使用,即可立即離線交易。
ECB提高純網銀資本要求
在運作上,純網銀同樣得面臨個資保護、資安、洗錢防制等問題。為避免個資遭到濫用,歐盟實施號稱「史上最嚴格個資法」的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已於2018年5月25日上路,要求業者使用數據前,須獲得使用者明確同意。另還有針對網路通訊軟體與設備而來的《電子隱私條例》(ePrivacy Regulation)正在制定中。
不過,為提倡開放金融業務並鼓勵競爭,歐盟於2018年1月13日通過新支付服務指令(PSD2),只要客戶授權,銀行就可將客戶資料提供給第三方。一方面,PSD2降低金融服務市場的門檻,讓金融科技公司有能力和傳統銀行競爭;另一方面也讓消費者有更多金融服務可選擇,未來只要在單一平台上,個人可管理名下所有帳戶,提升便利性。
2017年9月,歐洲央行(ECB)發布《金融科技信貸機構執照申請評估指南》,針對欲申請銀行執照的金融科技業者,協助他們了解適用於「單一監管機制」(SSM)的執照申請評估流程和標準。ECB對於純網銀持中立態度,並認為應與其他銀行標準一致,以確保公平競爭。但ECB也建議,純網銀的資本與流動性標準應高於傳統銀行,以適當控制風險;另也要求金融科技業者在取得全銀行牌照之前,必須要達到其他目標,例如擁有一定數量的客戶,並證明有穩定的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