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豐洗錢案爆發剛好滿一個月,為了化解外界針對兆豐未予通報,主管機關就可完全免責的質疑,行政院兆豐案督導小組決議提高究責層級到前朝首長,也就是說包括財政部前部張盛和,以及金管會前主委曾銘宗和代理主委王儷玲等人,若有相關疏失一個都跑不掉。
恰巧前財政部長張盛和今(20)日出席受東吳大學禮聘擔任法商講座教授的歡迎茶會。或許早知大批媒體不會輕易放過他,張盛和不但提前10分鐘到場,甚至還站定位置等待電子媒體架好機器才開始受訪,侃侃而談,看起來就是做了萬全準備。
張盛和:金融業務是金管會負責,不是財政部管的
「這件案子沒有公文、沒有報上來、沒有人知道,」針對記者不斷追問,張盛和連說三個「沒有」,強調他在任完全不知道此事,財政部指派的公股董事也沒有人知道,事實就是如此,不知情哪來的督導責任。
張盛和指出,金融監理應該是由金管會負責,金融業務的監理不屬於財政部範疇。財政部負責的是九家公股行庫的股權管理,像是如何在董事改選時獲選最多席次來保有經營權,金融業務的問題,公股根本不會上報到財政部。
兩部會職責這樣一刀切下去,分得乾乾淨淨,似乎也在暗示兆豐案金管會責任比較「大」。
曾銘宗:蔡友才是財政部指派,財政部沒責任?
對此,金管會前主委、現任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受訪時解釋,金管會確實負責金融業務監理,但兆豐金前董座蔡友才是由財政部指派的,既然蔡友才在此案中責無旁貸,財政部又負責公股管理,怎麼能說財政部就毫無責任?
曾銘宗也藉此再度澄清,兆豐銀的金檢報告在2月出爐,8月時受到處罰,但是自己早在2月1日就已經轉任立委,「事件發生是有時序的,當時我已經不在金管會。」外界質疑先前的歷次報告難道都沒有可疑跡象?曾銘宗則指出,美國先前做的報告,給予的評價其實都是「滿意」。
昔日首長分別在財政部、金管會卸任後,因為兆豐案又兜在一起,繼證所稅爭議之後,再度在兆豐責任歸屬問題上互槓。
雙方都堅稱「不知道」,有沒有人在說謊?
不過相同的是,雙方仍都堅稱自己完全「不知情」。曾銘宗表示,希望兆豐案不要再泛政治化,事實就是事實,未來如果需要擔負相關政治責任,絕對不會逃避。而張盛和則宣稱自己有「堅定的信仰」,沒有做的事情就是沒有,也不需要特地申冤,因為基督教的教義就是「誠實」。
然而事實上,金融圈私下早已盛傳,兆豐銀在更早之前就有向財政部和金管會報告,但因沒有留下白紙黑字來證明,才讓兩部會現在都矢口否認。兆豐洗錢案演變至今,中間的種種疑點都在在證明,這絕對不僅是一件因「有可疑交易應申報而未申報」這麼簡單的情事而已。真相到底是什麼?有沒有人在說謊?若時任主管機關首長涉及隱匿實情?這後果之嚴重,恐怕就不是承擔政治責任可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