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豐、永豐、中信都說缺壽險...金控併壽險補版圖 先來比銀彈夠不夠

金融

9月11日金管會公布由金控、銀行發動的「金金併」法規修正案,訂出合意與敵意併購的遊戲規則,目前符合4項非合意併購條件的富邦金、中信金、國泰金、玉山金、台新金5家金控及北富銀、中國信託商銀、國泰世華銀行、玉山銀行、台新銀、上海商銀6家銀行被視為第一波「買家」名單。

至於合意併購案,根據相關規定,金管會要求金控、銀行得提出「被投資金融機構董事會未反對之決議」證明或被投資金融機構的董監事、持股10%十以上的大股東等關係人,簽有應賣持股總數超過25%的協議或約定。

金控併購首選壽險業,擴大資產規模

但不管合意或是非合意併購,目前市場上「被併購」的「好標的」屈指可數,近年來擁有壽險子公司的民營金控資產規模一路扶搖直上,截至今年6月底合併總資產,國泰金資產衝破9.2兆,穩居第一大金控寶座,其次是富邦金控7.1兆;中信金以5.5兆居第三大金控。

因此像是永豐金、兆豐金近期皆表態,不排除尋求上市壽險公司進行「結親」,來補足金控一直以來所欠缺的壽險版圖;更有媒體指出,已成功併購台壽保的中信金,下一步也有意「想娶」以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為大股東的南山人壽,顯示出這塊「肥肉」,已成為各家業者爭搶的「最佳獵物」。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張士傑分析,以兆豐金為例,身為上市公司, ROA(資產收益率)沒有問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財務槓桿比率偏低,因此為了補足這一塊,壽險子公司即成為最重要的「引擎」,藉此可提高槓桿比例。

然而目前壽險業前10大僅剩下4家包括南山、全球、三商美邦和遠雄人壽未納入金控旗下。上海商銀總經理陳善忠17日出席「上市前業績發表會」被問到是否有下一步的併購計畫時則表示,「如果有好的機會,我們當然不會放過。」只不過,過去並無保險相關事業,「也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或許未來不一定採併購方式,而是可能與壽險公司合作,將好的保險產品引進給客戶,「不見得我們一定要去製造保險產品。」

敵意併購難度高,台新彰銀案成歷史教材

一名金融圈人士則認為,「如果在資本不夠的情況下,可能就不太願意投資壽險業,就是說,你要賭大,手邊的錢也要夠多。」再者,先不管壽險公司是否獲利,併購就是控制權的問題,有意發動敵意併購的業者必須先確保併完之後是否還能掌握經營權,「不會我買了你之後,到最後我連家都沒有,這樣不是很奇怪嗎!」

張士傑則比喻,「一個正常的男孩子走在路上看到很多漂亮女孩子,對每一個女孩子都很有興趣。可是能不能結為連理,這是另外一回事。」他指出,併購並非容易達成,最終能不能順利完成併購,還須要有主管機關的核准權限,另外,若是惡意併購,由於會牽涉到外部的人會進來,可能造成內部員工反彈,甚至是背後大股東與原有股東之間經營權等負面問題,「誰會願意是被人家併掉的?」

「台新、彰銀就是很明顯的例子,現在都還沒有解決,以前沒有解決的事情,現在又要來講惡意併購,這真的是很大的嘗試,那究竟要怎麼做,就要看主管機關怎麼處理。」張士傑說。

金管會推動金融整併,若是「郎又情、妹有意」成功結為連理,就能創造出「 大者恆大」的效果,但問題是,一旦遇到敵意併購,雙方光是買賣價格、換股多少、經營權問題就足以吵成一團,主管機關如何接招,將是未來須面臨的挑戰。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