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貨幣重貶救出口 人民幣會不會取代美元?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相信中國經濟應會逐漸走穩步調,屆時,全世界各國及各大企業和中國做生意的情況只會愈來愈頻繁,人民幣的全球使用量也將會愈來愈大,這將意味著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逐漸確立、穩固,進而取代美元?

撰文=胡睿涵

美元的國際影響力絕對會因為人民幣的茁壯而式微,所以未來十年人民幣的走向和可能面臨到的問題,筆者認為便有必要在這裡做說明。

其實研判人民幣多空並不難,只要捉住中國高層心態,就有八成把握知道人民幣未來走向,2005年人行決定進行匯改(註1)人民幣就像脫韁野馬似地,快速從8.3元(8.3民幣:1美元)急升到2014年的6.04民幣,這價位創下人民幣有史以來新高,九年時間強升27%,平均每年升3%,升幅可說相當驚人,這是第一階段人民幣用強升回應匯改。

正當2014年全世界都看升(做多)人民幣時,甚至已有外資喊到5元人民幣(不管任何市場,最高、最低時,外資看的價位都不會到,想想:沒錯吧!(外資:宏達電1,800元)接下來「跌破全世界人的眼鏡」,人民幣就從2014年的6.04元歷史新高開始轉貶,貶到2016年的6.6元,兩年內的貶幅高達9.2%,平均每年重貶4.6%。至於第二段人民幣的貶速,可比第一段人民幣的升速更猛,結果導致市場譁然,人人一頭霧水,頻頻追問「怎麼會這樣?」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根源在「中國經濟強?弱?」只是這又是什麼意思?

2005至2014年,人民幣之所以從8.3元強升27%來到6.04元,主因是反應大陸GDP很強,九年時間下來,中國GDP平均增幅9~14%,對中國政府而言這無異是一種驕傲,放眼全世界,有哪個國家能做出這般傲人的GDP成績?而為了凸顯強國該有的強勢貨幣,官方當然樂見人民幣強升!

2014至2016年,人民幣從6.04元重貶到6.6元,貶幅9.2%,大家不用意外!就看看GDP吧,這個結果恰好反應了這兩年GDP走弱,2014年7%、2015年6.8%、2016年保6%?這時,人民幣開始陷入兩難,也正式考驗人行應變能力,如果中國央行一心拉升人民幣國際地位,這樣人民幣就應該繼續升值;不過,考量到經濟持續不振,正常情況應該以貶值救出口才是,直到最後,答案揭曉:人行選擇「先貶值」救出口,然而重點是,結束了2016年進入2017年和未來十年,中國人民幣又該怎麼表現?

脫歐後英鎊式微 人民幣大震盪!

個人揣測,如果中國經濟仍疲弱,官方仍會先救中國經濟成長率GDP,也就是先推貶人民幣,待日後GDP穩定後再來思考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中華經濟研究院2016年報告指出,人民幣未來應該朝向小幅升值,畢竟中國在國際地位的提升,確實應該反應其應有價值,但一定要小心,人民幣日後波動區間一定會超過0.5%,2016上半年民幣波動幅度約0.2~0.3%,人民幣每天的高低點落差是0.001人民幣,結果顯示,2016年中英國脫歐公投通過後,人民幣瞬間重貶,一天貶幅達0.5~0.7%,高低落差有0.05人民幣之多,震盪幅度較以往成長50倍,筆者相信日後人民幣震幅只會更大不會縮小,理由很簡單,因為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貨幣,當英國決定脫歐(歐盟)後,英鎊國際地位絕對逐漸式微,人民幣很可能繼美元、歐元、日元等國際主要流通貨幣之後,取代英鎊成為全球第四大國際流通貨幣。而當全世界對於人民幣使用量不斷攀高的同時,人民幣市場每天爆量劇烈震盪恐怕將會成常態!

其實,從2016年民幣匯市成交量幾乎是2014年前的十倍左右的情況來看,就可以證明並支持筆者的推論,日後人民幣匯市未來只會更加滾量大震盪,至於人民幣爆量的主因則有:

(A)中國市場逐漸開放:像是MSCI納入大陸A股等,所以未來十年,全球參與中國股匯市的人數絕對會持續增加。

(B)吸引國際熱錢炒作:任何市場都一樣,只要熱起來就容易吸引炒家、禿鷹舐血,2016金融巨鱷索羅斯直接嗆聲放空狙擊人民幣,人行還跳出來回擊,而在市場多空對戰下,量怎麼可能不放大?而這樣的情況,未來十年只會更常出現……。

(C)大陸民眾賣股票,轉增持人民幣:陸股7~8成都是散戶組成,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群螞蟻雄兵的威力,當陸股兩融(融資融券)陸續退潮時,伴隨而來的就是:陸股下跌或漲不動、房地產開始漲價、匯市持續爆大量,大陸人從炒股轉向炒房或炒匯?

(D)朝向國際流通貨幣:各國央行在外匯部分一定都會增持人民幣。

(E)國際貿易商用人民幣:這一點非常重要,世界各國現在都搶著跟中國做生意,因為中國經濟要轉型為世界市場,國內的消費需求只會愈來愈大,世界各國貿易商和中國做生意時,如果訂單報價、商品訂價、簽約等都從以前的美元、歐元變成人民幣,如此一來就只會更加速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F)全球人民幣商品變多:當人民幣成為國際主要流通貨幣時,各國投資銀行就會設計更多與人民幣相關的金融投資商品,像是台灣期交所就推出「人民幣匯率期貨」和「人民幣匯率選擇權」。

 

(註1)中國央行(人行)於2005/7/21宣佈實行以市場供需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市場用「匯改」稱之。

 

內容來源:作者/胡睿涵(《錢難賺,股票別亂買》 由時報出版授權轉載)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