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少子化趨勢,國立清華大學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11月將併校,統一校名為「國立清華大學」,預計明年開始招生。
兩校合併案長跑10年,曾爆發多次爭議,4月清大校務會議曾有多名師生抗議併校過程粗糙,並要求校方「先溝通再投票」,然而今年10月仍不顧學生意見確定合併,引起學生會不滿,在臉書上表示「被放下了」。
教育部「後頂大計畫」中採「公公併」,將公立學校合併,資源最大化,其中除清大併竹教外,還包括爭議不斷的陽明併交大,以及成大併南藝大。然而清大併竹教的案子談了10年,至今還是引起兩校師生不滿,包括人事、程序、經費上都仍有許多疑慮。
清大計算師生比的神邏輯
兩校合併後,首當其衝的就是行政與系所整合後的人力裁撤,根據兩校合併計畫書指出,目前清大生師比為19:1,竹教大為22:1,但是清大校長賀陳弘在合併記者會中表示,兩校合併後將生師比降低為16:1,不少清大學生質疑,到底是哪門子算法?
原來,清大併竹教大後後,預計停招重複的中文、應用數學及應用科學等3系,並新增「竹師教育學院」與「藝術學院」,兩校合併預計2020年學生數約為1萬6千人,比目前兩校學生總和約減少500人。
此外,兩校合併計畫書也指出,併校後將部分行政員額轉換為教師員額,教師人數將提高到近1000名,如此一來,師生數一增一減,因此生師比將降為16:1。
然而,教育部9月底曾發函明示,部分行政人員正常離退後名額不宜轉換為教師員額。一位清大教師質疑,教育部都已經來函表示不宜了,賀陳弘卻仍堅持一意孤行,「校長要自我感覺良好到何時?」
經費、程序打模糊仗,校長在急什麼?
兩校合併計畫書草案中,原計畫書中的南校區二期項目約12億元,其中2億元自籌,但在計畫書修正案中,此項目預算降為10億元,但卻改為全數自籌。另外清大預計向教育部申請26億搬遷及修繕相關費用,教育部回函表示,要求學校考量少子化需求下,建築需發揮最大效用,「故仍需檢討工程之必要」。幾位清大教師認為,過程中校方完全無任何交代,僅一味發布新聞表示已得到補助,未免太草率?
清大學生會曾在4月份校務會議中提出抗議,校務會議中學生代表僅占一成,要求將席次提高至三成,並要求先溝通再投票,然而事隔半年,10月份公布併校結果確定上路後,清大學生都錯愕表示「看到新聞才知道」,認為學生的聲音似乎被「放下」了。
10年的合併案,多方討論尚未完成,賀陳校長究竟在急什麼?有部分校內人士指出,不久後將是清大校長續任表決案,或許是要「刷存在感」,但真正原因仍未得而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