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燒到台灣 不在籍投票詢問夯


因應美國大選開票,內政委員會今日安排中選會備詢,一早幾位立委詢答時,中選會主委劉義周大膽預測「希拉蕊將當選美國總統」。沒想到不過幾個小時,情勢整個翻盤。不過美國總統大選只是個引言,真正關心的,是美國已經實施已久的不在籍投票。

不在籍投票節省民眾投票成本

台灣辦理不在籍投票吵了好多年,修法卻遙遙無期。2010年時任內政部長江宜樺時期曾以確保公民參政權為由,研議不在籍投票制度,並希望在2012年總統大選時實施,當時引起在野的民進黨質疑,認為是為了馬英九量身訂作,之後的討論也不了了之。在美國總統大選這天,國民兩黨立委又再度詢問不在籍投票的可能性,劉義周也表示已有相關方案,將和內政部研議,希望由中選會主導修法。

2016總統大選還不遠,投票期間剛好遇上首投族大學生們的期末考周,許多學校的學生會甚至開出「民主列車」,包車讓學生返鄉投票。國道客運、台鐵也會加開列車因應,全都是因為台灣目前的選制,仍需要投票人在投票日當天,攜帶相關證件到指定投開票所、在指定時間內投票。

美國因幅員廣大,人民遷徙頻繁,為保障公民投票權,很早就實施不在籍投票,每次選舉約有3成的公民使用,透過郵遞、電郵或傳真;德州政府甚至讓太空人可以從太空站寄送電子郵件投票。劉義周表示,「目前有在研議提前、特設投票,讓有特定需求的民眾,可以提前在特定的場所投票,或是在比較簡單的總統選舉時,讓民眾就近投票。」

中國台商、海外華僑是國民黨鐵票倉

不在籍投票卡關的重點在於若開放中國台商、海外華僑使用通訊投票,那麼將增加國民黨的票源。另一個隱憂是,如果在監獄或軍隊設置投開票所,易使軍人或受刑人產生揣摩上意或投上級所好的投票行為。立委趙天麟也說,「台灣有特殊的兩岸關係,在中國大陸和海外的應先行暫緩,率先在台澎金馬有效統治範圍內實施,讓出外工作、讀書的遊子不需舟車勞頓回鄉投票。」

不過,劉義周沒有給出時間表,爭吵10多年的不在籍投票恐怕在2018、2020都還無法實施。許多民主國家實施不在籍投票,除了保障投票權之外,也是為了提升投票率。趙天麟指出台灣近10年來的總統大選投票率驟降,2000年總統大選有8成2的投票率,今年的投票率僅有66%,認為如果暫時不能辦理不在籍投票,可以先透過延長投票時間,增加投票率。立委李俊俋也倡議可以先將投票年齡下修到18歲,也是跟上國際的腳步。

不在籍投票過不了,電子、通訊投票天方夜譚

美國的不在籍投票,很多是使用通訊投票,因地幅廣大、跨時差投票,所以使用電子投票以方便快速計票,但這種新興的科技投票方法,高度仰賴選民對於選舉機制的信任,美國實施已久仍常出現廢票、重新計算的爭議與瑕疵。在台灣提出電子與通訊投票時,經常引來涉安全性、隱私權、高成本等疑慮。

目前,台灣不在籍投票的討論已經從一開始的海外、網路投票,限縮到現在的戶籍所在地移轉到特定地區的移轉投票,但威權時期作票、選舉瑕疵的陰影似乎還揮之不去,若採漸進式的「先國內,後國外」、「先中央、後地方」的推動方式,建立便民的特設投票方式,不僅保障公民投票權,也能增進民眾公共參與。

《 延伸閱讀 》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