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預計於12月將《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條例》草案送至立法院審議,但是草案還沒通過,就有大學先「偷跑」,辦高學費專班「搶錢」。
9日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於教育部門口召開記者會抨擊,草案還沒通過,就開始有大學走向學店化經營,更呼籲教育部應該思考何謂「創新」,擬定配套並謹慎試辦,而非放任大學亂搞一通。
教育部的創新轉型:放任高學費專班、成立控股公司?
日前傳出台灣大學預計推出「國際學士學位學程」,招收120名國際、台灣學生,一年收取63萬學雜費,明年開始招生。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批評,台大每年收取政府超過百億補助,更是頂尖大學計畫5年500億的重點學校,台大有能力在一般科系招收外籍學生與聘請外師,為何還要開設這樣的「貴族專班」,造成教育階級化,只有有錢人才唸得起?
此外,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與國際藍帶學院合作,開設「高餐藍帶學院」,向高餐租借校地,一班招收16名學生,收取一年115萬元學費,每年有1800萬學費收入,卻僅聘請2名國際教師,教團致電詢問帳務情況,高餐則回應「高餐藍帶公司不必對外公開帳戶」。
如此高額學費的高教創新案例,都是以創新轉型下的產物,在高教尚未找到少子化出口時,教育部放任這些「貴族專班」成立,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憂心教育變成有錢人的專利。
《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條例》中,鬆綁法規鼓勵大學開設衍生企業,因此大學把腦筋動到炒股上,日前「成功大學控股公司」已進入實行階段,台大工會秘書長曾稚驊認為,以學費、政府補助來的的校務基金拿來炒股,利潤分配將是一大問題,此外,若投資虧損,是否將損失轉嫁至學生身上?教育部尚未研擬相關配套就放行,他質疑這樣的做法太過草率。
高教轉型,越轉越歪
教育部9日接受反教育商品化聯盟陳情,技職司專門委員張䕒育表示,各校目前試辦計畫並無違法,《高教創新轉型條例》草案在6月被行政院退回,目前正試圖將「創新」與「轉型」分開,也將廣納學生、教師意見再進行辦理,也將於12月再次送入院會,但教育團體紛紛表示,根據教育部網站記載,已開過上百次會議,但是教師、學生團體皆未受到邀請,也質疑教育部根本是打迷糊仗。
高教轉型越轉越離譜?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郭應哲表示,教育部應發揮政府責任,別放任學校、企業胡鬧,讓學生能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權益,也別讓企業一味追求獲利的文化蔓延至校園中。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