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北想「消脹氣」卻誤吃攝護腺藥!陽明研發這款APP輕鬆辨藥

醫療科技

「全台65歲以上失能、需要長期照護長者約26萬人,卻有超過一半以上沒有依照醫囑服藥,甚至有一半長者多吃4-6顆藥。」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副教授、台北榮總家醫科主治醫師陳育群指出。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高齡長者每天平均大概要吃7.3顆藥,但每顆藥丸都長得差不多,吃錯藥情況屢見不顯,輕則影響療效,重則對危害生命。

有沒有什麼方法能改變這樣的現況呢?

收錄健保1萬8千種藥》陽明北榮靠APP輕鬆用藥

根據調查,台灣65歲以上失能需要長期照護高齡長者約有50萬人,這些長者大多患有多重慢性疾病,常常需要把多種藥物拆開放入藥盒方便服用,但藥丸尺寸既小顏色又都類似,且藥名容易混淆,高達一半以上長者有用藥錯誤問題而不自知。

有鑑於此,陳育群和團隊研發「手機藥物影像辨識系統」–AIGIA愛家小藥師,居家醫師只要透過手機照相,就能辨識這顆藥丸到底是什麼藥。

陳育群花了3年時間研發手機藥物影像辨識系統,自行開發手機AIGIA愛家小藥師APP,配合藥物拍攝裝置MedBox,「只要直接用手機照相鏡頭拍照,手機就可以透過雲端運算針對藥物外觀進行智慧比對,迅速判斷到底是哪一種藥,顯示藥物成分、適應症、用法、特徵、特殊警語等訊息。」且當初他想到每個人手機不同、加上環境不佳,就會增加辨識難度。「所以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應該要有一個很好的鏡頭。」

愛家AIGIA小藥師可直接拍攝藥丸辨識率高達9成。(圖片來源/陽明大學提供)
只需要用手機就能辨識藥物。(圖片來源/陽明大學提供)

陳育群進一步指出,這套系統收錄了台灣健保總共1萬8千多種藥物,「我們設計的友善介面,可以讓醫師很輕鬆的利用中英文、藥名、關鍵字、成分、藥物的外型、顏色等任何有用的資訊,迅速找到他要的藥物。在找到藥物資訊以後,相同重要的就是要教會照護者正確地使用藥物。」也因此「居家小藥師」提供包含英語、印尼語、越南語、馬來語4國語言翻譯,協助醫師進行正確的用藥衛教。

「居家小藥師」提供包含英語、印尼語、越南語、馬來語4國語言翻譯,協助醫師進行正確的用藥衛教。(圖片來源/陽明大學提供)

腹脹難消...阿北竟把攝護腺藥當胃腸藥吃!

當初是什麼原因讓陳育群想設計這款app呢?

陳育群表示,多年來投入社區居家照護服務,病患因為吃錯藥而反覆就醫問題,是他多年居家訪視的痛。日前陳育群在居家訪視時,才發現一名臥床長者,過去總是覺得腹脹難消,家屬反覆到門診拿藥吃都沒效,竟然是因為吃錯藥了!

陳育群描述,因為消脹氣藥跟攝護腺藥都是圓形白色藥丸、外觀幾乎長得一模一樣,「導致他長期把攝護腺藥錯當作消脹氣藥三餐服用,而原本需要三餐服用消脹氣藥物一天只吃一顆,難怪無論怎麼調藥效果都不好。像這種白色藥物、長型藥物都長很像,當我們走進病患家中,請長者把他所有藥物拿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長者們很習慣地把所有藥物通通拆開、放在一個藥盒之中,由於藥物眾多、外型類似,常常會造成多吃、少吃、吃錯的情形。」

他表示,這個系統就是希望讓醫師用最直覺的手機,直接把藥物拿來照相,進而辨識以後找到正確的藥物資訊、進行藥物整合。「台灣健保給付藥物將近18,025多種,藥丸不僅尺寸小顏色類似學名藥相似容易混淆,有時候就連醫師、藥師自己也無法從外觀分辨藥物種類,加上病患家屬多處就醫,有醫院開的、有診所開的,可能還有自己存放的,都造成嚴重用藥問題,讓治療大打折扣。」

台灣病患用藥3大問題

陳育群觀察發現,目前台灣病患用藥有3大問題:

問題1:病患喜歡把藥物全部拆開放在同一個盒子裡,連包裝都沒了,該怎麼吃?都不知道。

問題2:台灣健保藥物超過16,000多種,病患家中存放大量藥物,醫院診所開的、藥局自行購買甚至是隔壁鄰居給的藥物,到底是什麼藥?

問題3:知道是什麼藥,但外籍照顧者卻看不懂中文,如何衛教溝通正確使用方式?

目前AIGIA愛家小藥師雲端資料庫已經內建18,025種健保藥物資訊、8,000多張藥物影像,可正確辨認台北榮總400種居家醫療常用藥物,且也於去年獲得台灣專利。目前在台北榮總測試結果,AIGIA愛家小藥師讓居家醫師與護理師們僅藉由外觀即可準確辨認90%居家用藥,正確用藥率高達95%。

陳育群說,吃錯藥不僅增加副作用,藥物交互作用更可能導致不必要急診住院等更多問題,透過手機智慧居家醫療,AIGIA愛家小藥師希望讓每一個走進病患家中的居家醫師能夠更快、更準、更好地藥物辨識,確保病患正確用藥安全。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