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口擺個機器人就是金融科技? 多數銀行只有面子之爭


富邦金控旗下台北富邦銀行全省127家分行全面優化改裝,11月17日,有37年在地歷史的信義分行改裝新開幕。同一天,有著百年歷史的上海商銀也宣布在高雄設立第1家智慧分行,並規劃未來國內69間分行,都將陸續改裝為數位分行。

實體分行面臨裁撤、轉型

為什麼實體分行要進行轉型為數位分行?因為銀行業務轉型數位化的時代來臨,隨著線上就能辦理的金融業務增加,實體通路的重要性已經愈來愈低,導致過去幾年來,台灣實體分行的不斷進行裁撤或整併。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至今年9月底為止,國銀分行數量為3426間,和今年初的3442間相比,還不到一年,整體國銀分行已經減少16間,未來這樣的趨勢還會愈來愈明顯。

然而,一些較為進階的財富管理規劃、金融商品諮詢等業務,目前仍無法完全由網路銀行或行動銀行來取代,因此,各銀行積極進行虛實整合,第一步就先從實體通路轉型、改裝開始。

以國銀實體分行轉型進度來看,目前多數為減少櫃台交易,另外增加一區自助式的數位服務專區,提供電腦、平板電腦等,讓民眾可以自行操作完成業務申辦。此外,也有業者在自動櫃員機上加裝視訊鏡頭,讓消費者24小時都能透過螢幕和遠端的客服人員對話來完成交易。如此一來,分行主要的人力就能相對聚焦在財管和諮詢顧問上頭,將分行模式轉型成社區銀行。

分行功能轉為新科技的體驗區

此外,也有銀行試圖將分行打造成實驗性質較為濃厚的體驗分行,舉例國內喊出首家「數位旗艦分行」的玉山銀行為例,一進分行大門就是一面結合體感裝置的巨大互動螢幕,消費者站在螢幕前揮動雙手,就能翻閱各項金融服務,找出自己想要的資訊。

除了金融服務的提升外,玉山數位旗艦分行也設置了多項知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整體裝潢風格簡潔,吸睛效果和行銷效果十足,發揮示範作用。

體驗性質同樣強烈的還有中信銀的南港分行,號稱是為數位體驗分行,分行內導入生物辨識科技,包括可用手指靜脈感應取代金融卡的ATM功能,還有臉孔辨識科技,當VIP客戶一走進分行,電腦就會立刻顯示客戶資料。

虛擬的數位金融服務能爭取更大市場

然而,除了現有的分行轉型外,如何布建出完整的數位通路,提供更便捷的網路銀行、行動銀行通路,更是銀行業者須要考慮的重點。有國外的資訊科技業者就認為,台灣沒有任何一家市占率過半的銀行,這對中型規模的銀行來說,只要能透過發展數位金融平台,就能打破疆界,爭取更大的市場。

不過一名嫻熟金融科技的學者也感嘆,國內說得出有在積極推動金融科技的金融業者,恐怕只有5、6間民營金控,其餘都是在做表面功夫。「很多銀行的數位分行就是在門口擺一只迎賓機器人,它也說它在做金融科技?」

事實上,雖然說發展數位金融的重要性眾所周知,不過根據一份最新調查顯示,在亞太區中,台灣消費者偏好親赴分行辦理業務的比例居冠,使用行動金融的比例仍是最低。也難怪該名教授認為,多數台灣的銀行其實還是「活得很好」,因為根本沒有感受到來自科技新創的競爭,「說要發展金融科技也都只是你有、而我也要有的面子之爭罷了。」

《 延伸閱讀 》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