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葉做的「菠蘿宣紙」,曾是國畫大師張大千創作的最愛。鄭蕙玲發揮創意和巧思,以鳳梨皮和鳳梨葉製成手工紙,勇奪日本優良設計特別獎。
國畫大師張大千生前作畫使用的「菠蘿宣紙」,近年來在高雄市大樹區發揚光大。10多年前,高雄型農鄭蕙玲嫁到大樹後,不但和家人一起到鳳梨田工作,還發揮設計專長,創立「陽光果子」品牌,成功研發鳳梨豆醬、鳳梨有意絲果乾等產品,更將原本棄如敝屣的鳳梨皮和葉做成一張張「鳳仙紙」,提升鳳梨的附加價值,奪下日本GMark優良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
結合設計與農業文化
鄭蕙玲從小到大都在高雄市區生活與工作,從事商業設計長達17年。嫁入鳳梨世家後,她隨夫家種植鳳梨,栽種面積達2甲地,種類包括金鑽鳳梨、牛奶鳳梨、西瓜鳳梨及土鳳梨等。
2012年,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辦理「型農培訓班」,鎖定農二代,以不教生產、改教生財的課程設計,培訓返鄉從農的年輕人。鄭蕙玲也加入型農培訓行列,將設計專長與農業文化結合,成立陽光果子品牌,從包裝、行銷到通路策略,推廣自家出品的無毒鳳梨。
她還開發不少新產品,像是鳳梨豆醬、鳳梨圈圈果乾、鳳梨有意絲果乾。其中,後兩項為陽光果子主力商品,均以新鮮鳳梨烘乾製成。前者是橫切成圓形、吃起來較乾硬;後者則直切成條狀、口感較溼軟,各有其特色。
鄭蕙玲表示,研發鳳梨相關商品,希望將原本單純的農作提升為附加價值更高的加工製造,甚至產品的包裝行銷,也就是農業生產(一級)、加農業加工(二級)、再加產品販售(三級),達到「1+2+3=6」的六級產業化目標。
以鳳梨葉製成手工紙
鳳梨除了吃,還可以用來造紙!據說,鳳梨葉製成的「菠蘿宣紙」,曾是國畫大師張大千創作的最愛。2015年,鄭蕙玲發揮創意與巧思,將原本丟棄的鳳梨皮和鳳梨葉製作成天然手抄紙,取名為「鳳仙紙」,既響應生態環保,又發揚在地農業文化。
以往每次鳳梨收成,鳳梨皮和葉只能做成堆肥,讓她感到很可惜,於是埋首研究造紙訣竅。她先去除鳳梨葉的膜,槌打成漿料,再摻入煮過的鳳梨皮,用機器打成糊狀,萃取出鳳梨纖維,再以網子將鳳梨紙漿撈起過濾,經過太陽照射和自然風乾後,就成了天然的鳳梨紙。這種手工紙不但散發淡淡果香,還看得到鳳梨纖維,甚至有金黃色小點分布其中,宛如一個個小太陽,令她愛不釋手。
「鳳梨纖維就像麻一樣,日治時代日本人曾用來做和服。」鄭蕙玲解釋說,1張A4紙大小的鳳仙紙,需要20根鳳梨葉,費工又費時,取名為「鳳仙紙」,是希望庇佑地方平安及豐收。
在製作過程中,鄭蕙玲曾遭遇各種困難,有的不夠平整、有的厚薄不一,有的一撕就破,也不知倒了幾桶鳳梨紙漿,但這些挫敗都擊不倒她。「住在鄉下就是時間多,受到這一點小挫折,沒什麼大不了。」
勇奪日本優良設計獎
2017年,鄭蕙玲以零廢棄為概念所設計的鳳仙紙,勇奪日本GMark優良設計獎特別獎。最讓評審驚艷的是其造型設計,外觀猶如一顆鳳梨,裡面的果乾象徵果肉,包覆用的鳳仙紙代表鳳梨皮,捆綁用的鳳梨葉是鳳梨結果時防曬使用的竹片。整件作品由裡到外,都與鳳梨息息相關。
除了包裝紙外,鳳仙紙還可應用於餐墊紙、名片及文創商品。最近有書法家要舉辦書法展,便向鄭蕙玲訂製不少鳳仙紙。也有國小學生將心願寫在鳳仙紙上,放入鐵罐內,做成時光膠囊。
目前,鄭蕙玲就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近期將在自家鳳梨田規劃一座小型「可食的森林」,種植檸檬、甘蔗及短期蔬菜作物,希望持續透過體驗推廣食農教育,並將循環經濟的精神發揮到極致。
本文轉載自「台灣活力創業家」<原文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