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全國收看有線電視(第四台)總戶數為522.5萬戶,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紀錄,這個數字到了2018年12月掉到507.7萬戶,今年6月底的最新數字為501.4萬戶,在OTT滲透率越來越高之下,有線電視「剪線潮」來勢洶洶,連台灣寬頻董事長呂芳銘都說,「全球有線電視訂戶數據都在下滑,而這不是我能決定的。」
國內五大系統業者凱擘、中嘉、台灣寬頻、台固、台灣數位光訊也發展各自策略來應對,翻開2018年五大業者掌握全國383萬收視戶,市占率約75.7%,卻也不是「包賺」,甚至旗下有系統台虧損比獨立系統業者還嚴重。
以衡量本業獲利的稅前淨利來比較,五大有線電視業者中僅旗下擁有大屯、中投、佳聯、新永安、大揚的台灣數位光訊,2018年的稅前淨利合計優於前一年度,小幅成長4.25%,其餘凱擘、中嘉、台灣寬頻、台固等全數衰退,這顯示剪線潮不止限於大都會地區,連其他縣市都受到影響。
五大有線電視,獲利表現受剪線潮壓迫
五大業者中獲利成績最好的,不是擁有100萬收視戶以上的凱擘或中嘉,而是台灣數位光訊,2018年稅前淨利5.33億元,較前一年度的5.11億元微幅成長,但其實其總收視戶也掉了近7千戶,集團內6家有線電視台,就台灣佳光電訊仍虧損,其餘5家均獲利,最大貢獻地方系統台是有14多萬收視戶的新永安,2018年達到3.71億元的稅前淨利水準。
獲利表現次佳的是台灣寬頻,擁有南桃園、北視、信和和群健等4家地方台,也是「亞太電信」轉投資,屬於泛鴻海集團,2018年收視戶合計69.5萬戶,創下4.61億元的稅前淨利,數字雖然在五大業者中排第2,但卻比2017年整整衰退了58%,衰退幅度相當驚人。
再來是擁有全國最多收視戶的凱擘,從北到南共12家地方台,共掌握105.5萬收視戶,占全台五分之一,2018年12家地方台稅前淨利合計2.84億元,較前一年度衰退6成。
業者調整經營策略,今上半年獲利普遍成長
緊接在後是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今年4月才接任董事長的台固媒體,旗下有永佳樂、紅樹林、觀天下、鳳信、聯禾等5個地方台,全台約有55萬收視戶,2018年稅前淨利合計3千8百多萬元,較前一年度的4億整整衰退9成。
最悲情的是擁有106萬收視戶的中嘉,雖然市占第一,卻因旗下地方台長德有線,在會計準則下認列了17億元的商譽減損損失,再加上旗下金頻道、大安文山、陽明山、新台北及全聯,實質上虧損,12家地方有線台合計稅前虧損達32.5億元,為五大業者中獲利最墊底者。
然而並非全無曙光,面對剪線潮,有線電視業者也開始調整策略,多角化、在地化的經營,今年上半年稅前淨利表現普遍優於去年同期,例如12家隸屬於凱擘地方業者,就有10家的獲利表現優於去年同期,中嘉則是全數優於去年,其餘台灣寬頻、台固、台灣光通訊等,也有超過8成以上地方業者上半年獲利優於去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