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身體很硬朗,平常外出去探望孫女都沒問題!」高齡91歲的王老先生,今年1月因急喘呼吸困難住院,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台北榮總導管瓣膜治療團隊以局部麻醉,進行「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TAVI)」手術,術後於加護病房觀察1日即轉至普通病房,術後第3日出院,行走自如並迅速恢復日常生活......
王老先生的主治醫師、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嬰華先解釋,「隨著年紀增加,血管鈣化會越來越厲害、瓣膜越來越窄。超過75歲的老年人,約有12%的人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當主動脈瓣膜開口小於1平方公分,稱為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在超過75歲的老年人中發生率為3.4%,這種非常嚴重的狀況就需要治療。」
主動脈瓣膜狹窄會出現哪些危險症狀?「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有多厲害?跟傳統開胸換瓣手術比差在哪?健保有給付嗎?
靠「導管植入術」救活90歲老翁...比傳統手術恢復快
「主動脈瓣膜狹窄的主要症狀是心絞痛、昏厥及心臟衰竭,危險性胸痛、頭暈甚至暈倒、氣喘,一般人想到胸痛、氣喘會連想到心血管疾病或是冠心症,事實上也有一些是因為瓣膜的疾病造成。」陳嬰華指出,一旦出現心臟衰竭,50%的人追蹤到1年的時候會死亡、追蹤到5年時若僅靠藥物治療100%會死亡,「其實比很多癌症預後來得差!」
陳嬰華進一步指出,有超過30%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病人,因為年紀過大或合併其他疾病無法接受手術,「經導管進行主動脈瓣膜植入術較傳統手術侵入性低,傷口小、傷口小,對於接受傳統手術風險太高的病人是一項替代性療法。」
那這種「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跟傳統「開胸換瓣手術」還有哪些差別?
陳嬰華表示,「傳統手術胸骨要切開、且還不能用微創的,因為主動脈瓣的位置只能用把胸骨切開,傷口大概有20公分這麼長,所以以往30-40%的老人家會被外科拒絕,像王爺爺這樣有高血壓、腎功能不良、心律不整以前還得過2種癌症的更不可能,很多老人也是因為有這種合併症,外科醫師評估手術風險太高無法開刀。」
且傳統開胸換瓣手術手術需歷時4-5小時,需要全身麻醉、氣管插管,術中也需停止心臟跳動,恢復期約要2-3個月。「經導管瓣膜植入手術快的話僅30分鐘,且不需鋸開胸骨、局部麻醉不需插管,恢復期大約1週左右。」陳嬰華指出。
術後30天存活率100%!東南亞國向北榮請益
陳嬰華也表示,「這種經導管瓣膜植入手術90%會從患者鼠蹊部的骨動脈植入,但很多老人家骨動脈血管很細或鈣化很厲害,這時候就無法從鼠蹊部植入,我們是亞洲第一個從頸動脈植入的團隊。」她指出,許多人會很擔心從頸動脈植入是否會有中風風險,「但在去年亞太心臟學會中我們就實際手術示範,且成果很好。」
目前經導管瓣膜植入術除了大多從骨動脈植入,其他還有從心臟尖端、主動脈打個洞、或腹部主動脈植入瓣膜,「台北榮總應該也是全世界植入途徑最多的,總共大概230例。這4年北榮約有10位患者從頸動脈做手術,且都沒有後遺症。」
北榮於2010年開始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為全國第一個進行此術式的醫院,並率先於2013年以局部麻醉進行手術,免除氣管插管及呼吸器的使用,減少感染等併發症發生的機會,也是目前全台唯一取得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的專業醫療團隊。
儘管接受此手術的高齡病患平均年齡為81歲,屬於中至高度手術風險患者,但北榮TAVI團隊創造出手術100%成功植入瓣膜,術後30天存活率為100%,高於世界平均值;術後30天內中風、嚴重出血及植入瓣膜周圍中度以上滲漏等併發症發生率為0;且術後只有1.5%的患者需植入永久性心律調節器,遠低於世界平均值。陳嬰華也強調,團隊是在心臟內外科、麻醉科、放射科及神經內科等多專科的密切合作下才有這樣的優異成果。
現在泰國、越南、菲律賓以及全台許多醫院,都紛紛向台北榮總請益。不過目前這個手術健保尚未給付,自費手術瓣膜費用約為新台幣107萬元、住院手術費約為30萬元。陳嬰華也強調,「高齡不等於高危,只要病友願意,我們都願意幫忙想各種方法來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