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11月,回顧一下今(2019)年10月,繼香港之後,全球各地掀起示威浪潮,儼然成為「全球反政府抗爭月」。儘管各國民眾奮起的原因不盡相同,卻隱隱約約可以看見香港抗爭的影子,因此香港民眾爭取普選的五大訴求還在進行中,但其精神已經在全世界遍地開花。
從南美、歐洲、非洲到西亞,《信傳媒》將帶您環繞世界一周,了解各國青年抗爭最新狀況。
智利:撤銷戒嚴、宵禁,停辦APEC
智利總統皮涅拉(Sebastián Piñera)30日宣布,由於國家出現社會與政治危機,智利取消主辦11月「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以及12月「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5)」。據稱COP-25可能改至西班牙舉辦。
抗爭來到第2週,智利每天仍有大規模抗議,一些行動演變為騷亂、火災和搶劫,到今(31)日為止,約有20人死亡、1132人受傷、3535人遭到逮捕。
民怨爆發的起火點是政府調漲地鐵票價,18日發生激烈衝突後,皮涅拉宣布暫停漲價。然而首都聖地牙哥(Santiago)及其他7城實施戒嚴,引起更大反彈,於是皮涅拉26日取消宵禁,27日撤銷戒嚴,將軍隊撤離街頭。
「智利已經不是幾週前的智利,智利已經改變了,政府也必須改變以面對新的挑戰與局勢。」皮涅拉28日進行內閣改組,8名部長遭撤換,繼任者年齡皆在50歲以下,並延攬更多女性入閣。
不過民怒並未因此平息,許多民眾表示,現行經濟體制讓他們「在一個不公平的社會受到欺壓」,要求憲改的聲浪漸大。
除了智利,其他西班牙語國家也是紛亂不斷。
玻利維亞:歡迎國際第三方勢力來驗票
10月30日,玻利維亞政府同意讓國際第三方對總統大選進行「獨立驗票」,根據玻國外交部長,該作業將由「美洲國家組織(OAS)」辦理,最快從31日開始。
然而,與現任總統莫拉萊斯(Evo Morales)競逐總統大位的梅沙(Carlos Mesa)表示無法接受這項安排,因為當局並未諮詢反對派人士,驗票過程也沒有納入公民代表。
21日玻國最高選舉法庭(TSE)宣布莫拉雷斯第四度當選總統,引起「黑箱做票」爭議,民眾大舉上街抗議、發起罷工,而莫拉萊斯的支持者也群起維護總統,雙方陷入僵持對立。
美國與歐盟都曾表態,希望玻國舉行第二輪選舉。
西班牙:大選在即,左右派都不挺加泰隆尼亞
10月14日西班牙最高法院重判9名加泰隆尼亞分離主義人士9到13年有期徒刑後,「加泰獨立」爭議再興,26日約35萬人在首府巴塞隆納(Barcelona)示威遊行。
加泰地區的抗爭主要是由「保衛共和國委員會(CDR)」、「加泰隆尼亞國民議會(ANC)」、「加泰隆尼亞文化協會(Òmnium Cultural)」及「民主海嘯(Tsunami Democràtic)」等民間團體領導,他們要求中央政府展開政治對話,而非司法迫害。
西班牙將於11月10日重啟國會大選,而一份民調顯示,大部分西班牙人支持維持統一。因此,左派執政黨社會勞工黨(PSOE)已排除採取聯邦制的可能性,而右派的人民黨(PP)、公民黨(Ciudadanos)及極右派的民聲黨(Vox)也都加大力到打擊加泰分離主義。
從西班牙繼續向東行來到中東,情況也不容樂觀。
伊拉克:240名示威者死亡,國會要總理下台
儘管許多國家都爆發示威抗議,卻沒有一個地方像伊拉克那麼慘烈。
數以千計的示威者湧入首都巴格達(Baghdad)統治階層居住的「綠區(國際區)」,與軍警爆發衝突。伊拉克軍警發射催淚瓦斯與實彈,導致至少240人死亡。
近日傳出,國會兩大黨團聯盟的領袖,什葉派教士薩德(Moqtada al-Sadr),以及有伊朗在背後支持的什葉派民兵組織首領阿米里(Hadi al-Amiri),已經同意要聯手讓伊拉克總理馬帝(Adel Abdul Mahdi)下台。然而,11月1日也傳出伊朗出手介入,要保住馬帝的總理職位。
2017年鎮壓伊斯蘭國(ISIS)後,伊拉克經濟依然停滯不前。政府財政收入高達9成來自石油,大半預算又花在辦事不力的官僚身上,水電、教育、健康照護體系搖搖欲墜,《華爾街日報》指出該國失業率高達13%,而青年失業率更上看26%。
黎巴嫩:總理下台但有望復職
黎巴嫩總理哈里里(Saad al-Hariri)29日才宣布辭職,30日又傳出,新政府組成後哈里里有意再出任總理一職,承諾以技術專家取代政治菁英,且會盡快落實改革,拯救該國近乎崩盤的經濟。
為了增加稅收,黎巴嫩當局欲徵收「網路通話稅」,導致全國17日爆發大型示威抗議。
黎巴嫩是全世界負債最高的國家之一,財政赤字嚴重,27日甚至暫時禁止攜大量美金出境。同日,示威者橫跨全國南北,手牽手形成長達170公里的人牆,顯示改革與團結決心。
哈里里宣布請辭後,反政府抗爭平息不少,主要道路已經開放,黎巴嫩銀行也宣布於11月1日恢復營運,不過30日晚間首都貝魯特(Beirut)仍有軍民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