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業者大舉低價搶市 攪亂國際航空市場一池春水


過去幾年隨著國際油價的走跌,以及經濟景氣的緩步回溫,各國航空業者好不容易從金融海嘯的重傷後逐漸開始恢復元氣,但中國的航空公司在民眾出國旅遊需求大增的情況下,近年也紛紛大量加開國際航班,甚至以遠低於市場行情的機票價格積極搶市,對他國業者構成了極大的競爭壓力。

彭博社(Bloomberg)報導,根據航空產業研調機構CAPA的統計,自從2006年以來,中國航空業者累計已經開闢了75條長程國際航線,其中甚至有超過三分之二都是在最近兩年才新增;這些公司不但增加了數百個從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二三線城市飛往全球各地的航班,並且還能提供他國業者難以想像的低廉票價,搶走了不少長程國際航線的旅客。

機票費用便宜三分之一以上

報導中指出,以美國紐約與泰國曼谷之間的這條航線為例,中國東方航空在上海中轉的航班票價最低只需要570.06美元(約1萬8,198元新台幣),遠低於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在香港轉機的票價714.80美元(約2萬2,818元新台幣);或著若是搭乘中國航空從洛杉磯直飛香港的航班,費用也比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便宜了三分之一以上。

在過去,外國旅客若要前往中國的一些二三線城市,通常都必須先飛到香港、上海或北京等較大的航站,然後再轉搭內陸線班機才能到達目的地,不過近年來中國的航空公司紛紛開始增闢直飛這些城市的航班,對於原本這些前往中國內陸的國際旅客最常選擇搭乘的國泰航空與新加坡航空等業者,也造成了最為明顯的傷害。

以香港作為大本營的國泰航空為例,該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獲利數字便出現高達82%的衰退幅度,而這也迫使該公司必須針對其現有的航線與業務進行所謂的「關鍵性檢討」(critical review)。

龐大人口數是最大的競爭優勢

人口因素與當地的市場需求乃是中國航空業者最大的競爭優勢所在,光是在四川省成都這座城市,當地人口就高達1,400萬人,即使是與台灣一海之隔,規模相對較小的廈門,人口數也已逼近澳洲雪梨的430萬人。新加坡大華繼賢證券公司的分析師K. Ajith指出,在其他國家航空公司的眼中,開闢直飛中國二三線城市的航班乃是一件行不通的事,但對中國業者來說,當地的大量人口成為他們可以仰賴的顧客來源,尤其是其中許多人都有著出國旅遊的潛在慾望。

CAPA的分析師Will Horton表示,現階段中國航空業者仍然只有展現出他們擁有的競爭潛力當中的一小部份而已,如果其他國家的航空公司沒有辦法跟上中國業者的發展腳步,未來的前景恐怕將會十分嚴峻。

《 延伸閱讀 》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