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滿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收錄了一批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文件,而在今年年初以拒繳責任會費進行抗議的日本政府,周四(12月22日)突然改變主意聲稱今年度的會費已經在日前匯出,對此外界懷疑恐怕是因為在抗議效果有限的情況下,日本政府擔心拒不繳錢的行為,可能反而會傷害到日本的國際地位。
根據外電報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於周四上午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政府已在本周稍早前完成繳交今年度38.5億日圓(約10.5億新台幣)的UNESCO會費,並強調這代表著日本政府認為UNESCO在受理文件申請的審查程序上,已經有了顯著的改善。
整件事起因於UNESCO持續進行中的「世界記憶計畫」(Memory of the World Programme),該項計畫的主要目的在於保存世界各地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件與資料,不過去年中國向UNESCO申請將一批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文件,納入該項計畫當中進行保存,並且也獲得了通過。
抗議審查過程有失公允
結果一向對於南京大屠殺事件抱持懷疑論的日本政府,對此大表不滿,認為UNESCO不應該對此單方面做出決定,而未事先邀請日本對於這批文件的真實性進行核查,導致整個審查過程既不透明也有失公允,因而決定以拒繳會費作為抗議。
南京大屠殺事件一直是中日兩國之間有著巨大歧見的幾項主要議題之一,中國聲稱日本軍隊在當年屠殺了將近30萬人民,而戰後的聯盟軍事法庭則是在判決中將死亡人數推估在15萬人左右,然而不論是哪一種數字,日方都予以否認,並認為是遭到外界刻意地虛構與誇大。
在去年中國向UNESCO提交登記的文件當中,包括了當年聯盟軍事法庭與中國軍事法庭的審判文件,由日本軍隊拍攝的多張照片,以及由一名美國傳教士所記錄下的影片,資料時間則涵蓋1937年12月13日直到1938年年初;中國政府強調這些文件的真實性毫無疑問,審查過程也沒有任何問題,並譴責日本政府以拒繳會費進行抗議的行為。
不繳會費可能削弱國際影響力
不過儘管岸田聲稱UNESCO的文件審查過程出現進步,乃是日本政府願意繼續出錢的原因,但日本當地媒體也質疑,日本政府主要可能還是擔心不繳會費的後果,最終只會削弱日本在國際組織當中能夠發揮的影響力。
事實上,日本外務省官員曾經在上個月月初時透露,雖然日本政府並不打算支付UNESCO會費,但仍會另外提供7.7億日圓的自願性資金,用於像是修復柬埔寨世界遺產吳哥窟在內的工作項目,以便「宣傳日本對保護文化遺產所做的貢獻」。
然而為了要提升國家的國際地位與保有對外的發話權,是否一定要對國際組織進行大筆的捐輸,恐怕也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例如美國原本在UNESCO組織當中必須要負擔22%的責任會費,不過自從2011年開始,為了抗議巴勒斯坦成為會員國的一員,從此美國便拒繳UNESCO的會費至今,使得日本實質上已經成為了UNESCO的最大金主,不過美國的國際地位顯然絲毫不受任何影響,由此便可看出金錢在國際外交當中固然可以發揮一定的影響力,但也絕對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