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每逢假期為防疫破口?疫情下的社交日常 抵禦來自無形中的威脅

影像觀點

自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更加嚴峻,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了「社交距離注意事項」,在非特定場所要保持社交距離,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否則要戴口罩,而這一政策分成兩階段實施,目前第一階段是建議性質;未來第二階段則視需要採取強制處分,在非常時期,如同衛福部長陳時中意味深長地說「愛有多深,距離就有多遠」。

2020年4月7日,捷運站內因應「社交距離」防疫政策,座位彼此相隔。(攝影/趙世勳)

正當台灣陷入抵禦肺炎疫情的第二階段爆發期時,未料清明連假期間全台灣各大景點人潮擁擠,儘管前線防疫人員大力宣導,台灣民眾防疫意識仍然低落,疫情前線人員無論再做多大努力,未來每逢假期出現,恐怕將成為防疫破口。

2020年4月6日,台北市大稻埕碼頭,一名老翁獨自於無人的廣場,開唱手舞足道。(攝影/趙世勳)

在疫情的陰霾籠罩之下,許多以往熱鬧的公共場所、人群,彼此開始漸行漸遠,由於政策使然,民眾開始在意周遭,時不時還可看見「提醒用酒精消毒、戴上口罩才可進入室內」等標語,在這樣的日常,大家戴著口罩出門,似乎也已成為常態,考驗的不只是人心,更是與這場疫情的耐力戰,這也給了宅男宅女們有充分的理由不出門、不參與社交活動,此時此刻,人人都可以是邊緣人,也必須是邊緣人。

2020年4月6日,新北市長侯友宜視察板橋公車站,學童戴口罩情形。(攝影/趙世勳)

自宣布搭乘交通運輸工具時必須戴口罩後,民眾開始將此習慣植入潛意識,儘管如此,近日仍受些許民眾排斥,新北市政府於6日視察板橋公車站學生戴口罩的情形,市長侯友宜表示,有很多景點已發出國家級警報,所以再三提醒民眾與學生不要趴趴走,侯友宜也說自公告以來,未戴的民眾中,有近6成經過司機提醒即戴上,4成民眾不願戴口罩也選擇不上車,只有零星乘客發生爭執而報警處理。

自4月1日起,搭乘大眾運輸的乘客都需強制戴上口罩。(攝影/趙世勳)

無論如何,為了抵禦來自無形中的威脅,台灣已經默默地進入戰時狀態,疫情深深影響了人們的行為模式,儘管生活圈裡彼此開始拉開距離,在防疫之時,國內若出現破口,恐怕將所有一切努力付之一炬,緊要關頭,民眾皆有責任站在崗位上。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