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洲被認為是最受李登輝栽培提攜的學生,他早年公職生涯一路追隨李登輝,李登輝當臺北市長時,把黃大洲找來擔任市長機要顧問兼研考會主秘;李登輝轉任臺灣省主席,黃大洲也跟著前往省府擔任副秘書長。1990年,李登輝總統任內,黃大洲經臺北市議會同意,成為最後一任官派臺北市長。
「我從來也沒有主動說我要做什麼,都是他主動提,我是基督教徒,我覺得人生不用太計較,上蒼自有安排。」
黃大洲與「李老師」結緣甚早,那一年黃大洲是臺大農經系大三學生,李登輝在農復會(現在的農委會前身)工作,同時在臺大兼課,教授「貨幣銀行學」。
黃大洲回憶,李登輝當時國語不是很標準,講英文也是日本發音,於是找他幫忙整理上課講稿,然後再刻鋼板,印出來後發給同學。「像私人助教一樣」,黃大洲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李老師會找我,就是緣分啦!」
黃大洲畢業時,頂著臺大畢業生光環,要找到工作並不難,但是李登輝鼓勵他「要再讀」,因此黃窩在宿舍苦讀一個月,考上剛成立的「農村社會經濟研究所」;當時李登輝、謝森中、王友釗等老師,在系主任張德粹的要求下,利用晚上時間輪流為研究生上課,延續了黃大洲和李登輝的師生情誼。
李登輝治學態度嚴謹,傳聞他當助教時,就已經把農經系圖書室的書都讀遍,但也許因為是兼任老師,對學生倒是沒有特別嚴格。黃大洲說,李登輝年輕時身材高大,「英俊瀟灑」,又在農復會工作,當時農學院的學生,內心都對他感到憧憬。
1964年,黃大洲獲得亞洲基金會獎學金到美國康乃爾大學唸碩士,沒想到第二年,李登輝也到康乃爾攻讀博士,「我們重疊了一年時間,他念的農經系和我念的農村社會學系是在同一棟大樓,農經系在三、四樓,我們在一、二樓,研究生的研究室則都在地下室。」
「李老大」請喝啤酒 康乃爾台灣留學生最美回憶
黃大洲回憶,當時康乃爾有好幾個臺灣的學生,大家星期六晚上常相約到城裡喝咖啡、喝啤酒,李登輝當年42歲,年紀最長,所以都是他出錢,三不五時就會有人起鬨,「李老大,什麼時候請我們喝啤酒?」黃大洲笑說,留學生在國外百無禁忌,但他當然是喊他「李老師」。
人到中年才去美國名校唸書,一點也不輕鬆,「我當過講師,快30歲才再次當學生,要記筆記、寫小論文,還要考試,我都有點受不了!」黃大洲說,李登輝42歲才唸博士,「長得高高大大的,坐在教室認真聽課,記筆記,交報告,不能不佩服他的毅力。」
李登輝畢業時,博士論文還得到當年度美國農學會全美傑出論文獎,聯合國注意到這位來自臺灣的一流人才,請他做開發國家鄉村建設的顧問,但李登輝選擇回國,黃大洲認為,這是李登輝對臺灣感情的存在。
黃大洲碩士畢業後返臺到臺大農推系任教,「李師母」曾文惠也到康乃爾陪伴李登輝,請託黃大洲幫忙照看孩子。「當時憲文、安娜和安妮,以及李登輝哥哥的孩子憲明,就住在松江路,我三不五時就去看看孩子們有沒有好好唸書,偶爾帶他們吃個飯,看電影。」後來黃大洲還介紹一位農經系碩士生當他們的家教老師。
李憲文長大後考上文化大學博士班,論文題目寫農地改革,找黃大洲當指導教授;他通過博士資格考時,李登輝是臺北市長,黃大洲在北市府研考會,李登輝聽到消息時,正在市黨部開會,特別從主席臺走過來,遞上一個紙條給黃大洲,上面寫「憲文已經通過博士資格考試」,高興之情溢於言表。1982年,李憲文因鼻咽癌過世,白髮人送黑髮人,成了李登輝心中最大的遺憾。
台灣的觀光農業,從李登輝做起
「臺北市的綠美化,是從李登輝開始做起。」黃大洲擔任臺北市長,最為人知的就是他非常重視城市綠化,排除萬難興建大安森林公園,不過黃大洲把功勞歸給老師,「真正引導臺北市走向綠美化,李先生是第一人。」「He is the first one!」他還用英語強調。
黃大洲說,李登輝和他都是農學院畢業,尤其康乃爾依山傍水、綠意盎然的美麗校園,更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他們對綠化的觀念;李登輝擔任臺北市長時,曾有園藝界的朋友找他,說歐洲城市綠化做得好,臺北市是首善之都,怎麼連一個像樣的花市都沒有?
這個想法獲得李登輝贊同,於是交辦當時在研考會的黃大洲負責協調交通局、警察局、工務局等單位,尋覓合適的地點設立花市,最後找到就是建國花市現址。這塊地當時是停車場,要改建花市,還被不少人反對。
「臺北市的觀光茶園,也是從李登輝開始。」黃大洲說,李登輝在臺北市長任內推動木柵觀光茶園,把木柵貓空地區打造成臺北市的休閒勝地,市民週末可以到那邊喝喝茶、吃鄉村的菜,就像是「臺北市的後花園」。
後來李登輝擔任臺灣省主席,也延續這樣的做法,在苗栗等各縣市推展觀光草莓園、觀光農場,開啟臺灣發展休閒農業的契機。
面對拆遷,堅持依法有據、兼顧情理
臺北木柵動物園遷建案,也是在李登輝任內開始辦理土地徵收,當時居民抗爭很厲害,但李登輝還是不畏艱難,努力想辦法與拆遷戶達成共識。「我後來面對抗爭,受到他很大影響。」黃大洲說,他一路看著李登輝挺過好幾次激烈抗爭,包括省府時代的二重疏洪道、德基水庫上游集水區的榮民果農抗爭等,「只要於法有據,兼顧情理,政府讓一點沒關係,不要和人民太計較。」
後來黃大洲在臺北市長任內,就真的以這樣的原則,大刀闊斧處理許多政治人物避之唯恐不及的拆遷案,包括大安森林公園、西門町中華商場、捷運工程、基隆河截彎取直等,完成許多歷任市長都不敢碰的事,奠定臺北市近30年的發展基礎。
「李登輝做事情很細膩,不會只說大話,這一點對我影響很大。」黃大洲舉例,現在電影院很乾淨,也是李登輝改革的成果,「當年大家看電影都邊吃邊丟,環境很髒,後來有醫師朋友告訴李登輝,這件事一定要改變。」臺北市政府為此規定,電影院結束放映後,一定要清場打掃,才能開始播映下一場,否則禁演。「我們研考會拿著手電筒去檢查,還到飯廳廚房看有沒有蟑螂老鼠。」
心繫農民,建立8萬農業大軍
李登輝在省主席任內,最知名的政策是「8萬農業大軍」,黃大洲說,8萬的由來是當時臺灣耕地約有八十萬多公頃,因此規劃每十公頃左右,找一位有組織能力、技術夠,能做產銷的專業農民,進行分區集訓,那時農林廳把他們叫做「農業大軍」。為了解決農民種苗參差不齊的問題,省府也推動統一育苗,這些都有助於後來代耕制度的發展。
黃大洲說,李登輝特別關心沿海農民生計,早在農復會工作時期,就要在臺大任教的黃大洲到雲林麥寮、口湖、四湖等地,調查農地重劃後,農民的生活情形。「那一代是風頭水尾的地方,嘉南大圳水到那邊已經沒有了,農民生活較辛苦」。黃大洲說,「省政府時期,李登輝還幫雲林蓋了第一個冷藏農業倉庫。」
做為李登輝一路提攜栽培的門生,黃大洲最了解,李登輝一生不管做什麼職位,念茲在茲都是臺灣農民。
他與李登輝緣分甚深,在臺大,他們是師生,在康乃爾,他們是在生活互相照應的前後期同學,李登輝在政壇崛起,黃大洲成為他最得力的左右手。黃大洲一路追隨李登輝,見證李登輝對臺灣的付出,也期盼李登輝的風範精神,能夠永遠留在臺灣人民心中。
原文作者為陳慧萍,本文轉載自《豐年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全文連結<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