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下一任首相岸田文雄倡議的經濟政策核心為重新分配財富,促進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但他也表明許多領域維持現狀,例如堅持安倍經濟學打敗通貨緊縮的政策。
在自民黨總裁選舉期間,岸田呼籲財富再分配,以重建中產階級,提出現代版「收入倍增計劃」,幫助日本回到1960年代的經濟強國。
岸田提議編列總計數千億美元的大流行救助計劃
具體而言,岸田提議編列總計數千億美元的大流行救助計劃,來幫助有孩子的家庭、沒有全職身份的派遣員工、婦女和學生維持生計。
「我想建立一種新型的資本主義形式,沒有經濟增長就沒有再分配。但財富沒有重新分配,我們就無法刺激新的消費和需求。」岸田在勝選總裁記者上說。
他還支持對金融操作財務所得徵收20%的單一稅,這主要適用於富人。
「經濟增長的果實已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我想盡可能大範圍分配這些好處,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經濟成果。」岸田強調。
支持徵收20%富人稅
然而,由於日本仍受持續通貨緊縮和低經濟增長的困擾,其經濟政策的總體架構不可能與前任首相鋪設的道路偏離太多。
在本月宣布經濟政策平台時,岸田稱「擺脫通貨緊縮是經濟的首要任務」。為此,他打算堅持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這是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標誌經濟政策,包括大膽的印鈔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和成長戰略。
他還將維持政府與日本央行發布的聯合聲明中承諾的穩定2%通膨目標。
在能源方面,岸田也看到核能的作用。他曾表示,從「維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商業活動,同時控制電價的角度來看,突然放棄核電是不切實際的」。
按照現行政策,他計劃保留日本的核燃料循環政策。岸田不打算修改日本基本能源政策的最新草案,該草案要求到2030年度核能在能源結構的比重提高至20%左右。他領導的政府將通過積極採用可再生能源,以及重啟通過安全認證核電廠,以期達到碳中和目標。
維持2030年度核能占比20%的目標
儘管被視為財政保守派,但岸田別無選擇,只能在短期內依靠政府支出來實現他的目標。
有關於貧富不均問題,他將如何解決?如果是通過政府舉債方式,未來將如何償還債務,這些都是懸而未決的問題。
岸田對長期經濟政策提出大的宏觀,表明他放棄自 2000年代初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任內推行的自民黨所奉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
然而,這位下任首相尚未闡明加速經濟增長所必需的放鬆管制措施。如何平衡經濟增長與整頓財政,將是對新領導人的重大考驗。
在周三發表的評論中,信評機構穆迪投資服務公司表示,預計日本當前的寬鬆財政和貨幣政策路徑不會有什麼變化。
自民黨「4A」大老全部支持岸田、「打倒河野」
周三,執政自民黨總裁選舉時,多數自民黨國會議員投票給岸田文雄,等於投了安全票,岸田帶領自民黨參加今年秋天的眾議院大選。
自民黨「4A」大老全部支持岸田,分別是安倍晉三、麻生太郎、安倍時期的經濟重臣甘利明和自民黨耆老青木幹雄。
「4A」大老日語拼寫首字都是A。考慮到河野太郎選擇自由主義政策,與安倍的保守主義相左;麻生太郎反對河野過早參選;甘利明反對河野的經濟政策;青木與河野有家族的積怨,這使得河野從一開始就已經被自民黨的幕後首腦牢牢鎖定。自民黨內部有了「打倒河野」的聲浪。
第二輪岸田得到議員票暴增約一倍
岸田現年64歲,出生於廣島的政治家庭,曾在安倍政府擔任外相和自民黨政策負責人。他的父親和祖父曾擔任眾議院議員,他與前首相宮澤喜一的家族有姻親關係,還是自民黨最古老的派系之一「宏池會」的領導人。
岸田下周將被正式任命為首相,他周三在第一輪投票中,在普通黨員中不如河野太郎受歡迎。但在與河野的第二輪決選中,他得到國會議員的選票比第一輪幾乎大增一倍,突顯他深受黨內大老信賴。
京都立命館大學政治學教授 Masato Kamikubo 說,岸田是一位立場溫和且經驗豐富的政治家,沒有重大失誤的記錄,但在政策制定方面也沒有重大豐功偉業。
岸田擺脫新自由主義的觀點
在經濟政策方面,岸田擺脫新自由主義的觀點,自2000年代以來,這個觀點原本是自民黨意識形態的核心,而是更加關注減少貧富收入的差距。
岸田曾表示,他計劃擴大對家庭教育和住房支出的支持,提出了規模高達數兆日圓的經濟振興方案。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不平等現象進一步擴大,公司大股東是否應該拿走經濟增長所有成果?正如資本主義的支持者所說,成長的果實需要得到適當的分配。」岸田在本月早些時候的一次採訪中告訴日經新聞。他還說,提高勞工收入和薪資應該是重中之重。
當務之急是提高勞工收入和薪資
但瑞銀證券駐東京經濟學家Masamichi Adachi表示,岸田的經濟政策一般會維持現狀。
在外交政策上,岸田會延續安倍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並對中國外交和經濟領域的侵略行為表示「深切警惕」。
「隨著威權國家體系獲得更多權力,國際社會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我對此有強烈的危機感。」岸田告訴《日經新聞》。他還強調需要有能力打擊敵方導彈基地,以防止任何迫在眉睫的攻擊。
2016年擔任外相時,岸田在促成當時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廣島方面發揮作用,這是美國在任總統首次訪問原子彈爆炸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