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恆大集團債務危機引發全球投資市場恐慌,外界持續關注是否擴散到中國房地產、金融業等,但恆大在23日未支付8000萬美元利息後,29日再度未支付第二筆離岸債劵利息4750萬美元,根據規定恆大將有30天寬限期,若無法償還將引發債券違約,市場投資人坐立難安。
恆大僅在29日宣布出售中國東北最大的國有盛京銀行股份,套現大約99.9億人民幣(約430億新台幣),以籌資解決債務問題。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近日則指出,恆大資金缺口預估仍達1千億人民幣,因此預料恆大還須大量出售資產,但不論恆大後續將如何收場,恐怕已對中國經濟、投資造成嚴重打擊。
恆大、限電衝擊拖累,中國經濟預估成長放緩
國際普遍認為恆大危機是影響中國經濟的一大灰犀牛,根據高盛中國經濟專家Hui Shan指出,恆大事件將使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保守的情況是,中國經濟成長率減少1.4個百分點,情況若惡化,最壞更可能銳減4.1個百分點。
美國花旗集團也同樣認為,中國會因恆大債務的溢出效應受到拖累,因此也將2022年中國經濟成長預期,從5.5%下調到4.9%。
另外,中國經濟除了面臨當局對房地產、科技產業管制所帶來的挑戰之外,境內各省面臨限電,更是加劇國家經濟下行壓力,高盛預期中國今年經濟成長從8.2%下調至7.8%;野村投信也同樣下調全年預測從8.2%下調至7.7%;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則預測,若產業依照目前的速度減產,第4季中國經濟成長率將減少約1個百分點。
中國地方政府也驚「爆」風險,高盛:隱形債務已占GDP一半以上
但恆大的債務問題還只是冰山一角,截至今年6月底,恆大總負債約3040億美元,但根據中國華融(國營金融集團)的財報顯示,6月的債務數字也達到2380億美元,光是華融與恆大兩家公司的總負債就高達5400億美元,成了兩大「債務怪獸」,占了中國上市公司(不包括銀行)債務總額的3.9%。
甚至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也破表,根據高盛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截至去年年底為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的債務總額,已從2013年的16兆元人民幣,跳升到約53兆元人民幣,彭博報導指出,這個金額相當於是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2%,也高於官方政府債務餘額。
不論企業債、地方債,都已經讓中國金融體系及中國經濟成長面臨極大的威脅。因此有人認為恆大事件的發生只是中國債務問題的開端,接下來將關注是否會進一步擴及到其他負債較高的中國房地產。
10大亞洲高收益債基金當中,4成來自於房地產成為標配
那麼對台灣的影響呢?很多投資人可能以為手中沒有中國房地產相關資產,就不會受到波及,其實台灣人一直以來熱烈追逐的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當中也有不少來自中國房地產公司的投資部位。根據一名金融業內人士指出,在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當中,中國地產公司約占4成左右的比重。
攤開目前規模最大的10檔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其中富達基金亞洲高收益基金、瑞銀 (盧森堡) 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匯豐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安聯動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的規模皆超過10億元美金以上。整體來說,這10檔截至今年為止的績效報酬仍為負數,而國泰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A美元更是下挫近1成。
進一步盤點10檔的產業分布,其中又以不動產產業占比最高,大約落在31.7~54.3%;另外,若從地區來看,除了摩根亞洲總合高收益債券基金之外,中國市場都是各基金投資的第一名。
截至8月底為止,像是「安聯動力亞洲收益債券基金」當中,前10大持債中國融創占1.1%、恆大地產也占1.1%、中國旭輝地產也占1.1%;「瀚亞投資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的第一、二、九大持債分別都是中國華融所發行的公司債,合計占該基金約3.7%,另外,富力地產子公司也持債有1.3%、恆大附屬公司景程則同樣持債1.1%。至於「富達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也持有恆大債,占有1.18%。
提醒台灣投資人不妨檢視一下手上的亞洲高收債券基金,其投資在中國大陸房地產的比重多不多,但一位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指出,近期中國企業債確實面臨許多波折,但目前中國債券評價已是超跌,預期其價格下檔已相當有限,等待市場冷靜後,亞洲高收益債將陸續浮現買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