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新變異株「Omicron」來勢洶洶,引起全球高度警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9日指出,根據ACIP專家諮詢委員會議最新建議,除了12-17歲青少年12月中將繼續接種第2劑疫苗外,6類高風險族群在第2劑間隔6個月後,應優先追加施打第3劑新冠疫苗,最快將於明年1月1日後開始施打。
ACIP於28日召開專家會議並達成共識,建議已完成接種2劑疫苗的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第一線高感染風險工作人員、易感染與疾病嚴重風險公費第9類民眾等6類高風險族群,應於第2劑接種6個月後,追加第3劑疫苗。其他民眾可評估自身意願,經醫師評估後仍可公費接種第3劑疫苗。
不過許多民眾也好奇,追加第三劑疫苗真能防Omicron嗎?能降低重症死亡率?Omicron是否比Delta傳染力、致死率更強?接下來台灣防疫策略又該如何提防Omicron?
(更多Omicron相關新聞:Omicron真的是大魔王?陳秀熙:嚴守邊境「這個環節」)
Omicron比Delta傳播更快?專家:還不能確定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先指出,關於Omicron是否傳染力、致死率都更強的說法,「其實眾說紛紜但都沒有科學根據!」
施信如指出,一般在實驗室做實驗都會知道,病毒序列的實驗至少花2-3週才會有結果出來,「所以現在完全都是推測。」但她也提到,因為Omicron的確有在散布,也偵測到越來越多,當WHO把Omicron從「稍加注意」變成「值得關注」的變種病毒株後來警告全世界,用意是好的,「還不知道Omicron會不會變比較危險,就跟當時Delta一樣,但Delta並沒有造成更嚴重,傳播的確比較廣,後來變成主流株,但在RNA病毒裡面都是這樣。」
施信如強調,流感病毒也是如此,病毒株不斷變異改變,「每年都是不同的變種病毒株,但因為流感有疫苗且有被控制住,而且有抗病毒藥物,所以它是慢慢的突變,去比對它的突變點時,跟前一年比就不會多那麼多個;可是現在SARS-CoV-2是全球大流行,感染的人多突變就快。」不過施信如也認為,Omicron變成更弱的變種病毒機率也不低。
Omicron是否也有可能像Delta一樣,傳染力更強,但重症或致死率不一定這麼嚴重?
「當然,我自己覺得可能比較是這樣,傳播速率有沒有比較快也還不能確定,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比Delta傳播更快。目前很多也是用模擬的,但這也會跟是哪個地區會有關係,不過Omicron還是有可能變成全球主要的流行病毒株。」
施信如也提到,從病毒的毒性跟免疫逃脫(immune escape)來講都還未知,「毒性大概要慢慢統計做實驗,到現在也還沒有明確顯示是Delta比較毒還是Alpha,但免疫逃脫可以在病毒實驗室先做,大概3週就可以做出來。」
追加第3劑疫苗是否能防Omicron?
問到追加第3劑疫苗是否能防Omicron?能降低重症跟死亡率嗎?
施信如表示,追加第3劑的原理跟之前面對Delta的原理是一樣的,當人類抗體降低的時候,得到感染或是變嚴重的比例當然會增加,「為了要增加我們抗體的量所以追加第3劑,尤其是有些人其實已經打疫苗超過半年以上了,打完第2劑的時間也越來越長,追加第3劑喚起身體的記憶力讓抗體增加,不管是莫德納、輝瑞或其他疫苗,的確都是打第3劑後抗體會起來,感染的機率也降低了,尤其是重症。」
她表示,以重症來講,第2劑防重症效果已經也很不錯,「但如果打了第3劑,對一些免疫力比較不好的人更有保護作用,所以第3劑是勢在必行。」
不過施信如也提到,全球疫苗分配不均,「大家現在會有恐非症,可是大家應該要想看看怎麼幫助非洲國家,非洲國家中南非還好,南非的科技、拿到的疫苗數目比較多,但其他國家除了沒有疫苗,有些宗教信仰或是一些誤解讓人民也不願意打,但病毒不會因為這樣不感染他們,得到重症的人就走了。」
施信如強調,「病毒會流傳,尤其在有些國家其他的疾病也多,所以免疫低落的人像HIV(愛滋病毒)感染的人,新冠病毒在這類人身上就會停留很久,停留很久就有機會突變得更多。」她解釋,就像這次Omicron累積比較多的突變點,「以前都是一點點一點點被偵測到,這次比較多點被偵測,所以在免疫低落的人身上或是在某個地方已經一陣子了,但都是輕症,這個病毒就會變成這樣。」
「的確在富有的國家只能用第3劑追加來保護自己,但對全球大疫情來講,除非疫苗分布很平均,或是真的感染到最後很多輕症,大家都自然免疫了。」施信如認為Omicron來襲,也應該更多關注疫苗全球分配是否公平的問題。
醫護先追加第3劑疫苗,勿讓醫療體系崩潰
至於台灣接下來防疫策略該如何提防Omicron?
施信如表示,當全世界在流行Delta的時候,台灣是流行Alpha,「當然這幾個變種病毒株有時候是交錯的,但對我們來講,我們慢慢打了疫苗可以比較放心一點,狀況會比去年來得好。」
不過她也提到台灣還有一個潛在的危機是,「真正感染的人其實很少,別的地方真正感染的人免疫力跟我們不一樣,我們還是有可能會有一些小型的爆發,不一定是Omicron。但如果早點偵測到讓大家有警覺,避免再傳給抵抗力比較弱的人,肯定不會像上次Alpha的情況,萬華地區有些人本身身體不太好就死亡了,這次我們要預防的是不要有人死亡。」
至於防疫措施,施信如認為還是要多管齊下,疫苗也不能少,不過像青少年打BNT,她認為青少年染疫不一定會重症,但BNT相對會有一些心肌炎的副作用,「青少年如果打了第2劑疫苗抗體增加的確可以避免傳染給別人,但對他自己來講到底如何,還是要有更多科學根據,科學上也許可以再想想用什麼方式。」
她表示也聽到很多人抱怨為何優先給醫護人員施打疫苗,但施信如強調,「他們很早就打了且大部分的醫護都是打AZ,現在的科學根據,不管國外、台大、長庚做的實驗都發現,AZ(保護力)有高有低,美國直接不太打AZ了,但在研發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誰好誰不好,現在已經知道那些打AZ沒有抗體的人,所以當然要讓他們(醫護)追加,如果醫療體系瓦解後果不堪設想,所以醫護這塊一定要先穩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