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飄搖中的日本老牌電子大廠東芝在周四(3月30日)上午召開臨時股東會,針對旗下記憶體晶片事業部門的分割案尋求股東的同意,在會場充斥的一片謾罵聲中,迫於無奈的股東們最終還是表決通過了這條看似東芝目前唯一的生路,不過在跨出重建的第一步後,東芝在未來這關鍵的一年內恐怕仍有許多挑戰有待克服。
根據外電報導,這場臨時股東會其實只有唯一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要尋求股東同意分割東芝旗下的記憶體晶片事業部門,以便接下來才能向外界出售該項事業的股權來換取救命資金,不過在真正進行表決之前,會場儼然變成了股東們的發洩大會,一名股東聲稱東芝已經變成了全世界的笑話,另一名股東甚至抨擊管理階層都是「廢物」,而這場會議也在股東們漫長的發言中歷經3個半小時才宣告結束。
無比重要的當務之急
站在今日出席這場臨時股東會的1,343名股東的立場,同意將堪稱金雞母的記憶體晶片事業拱手讓人毋寧是一項無奈下的抉擇。SMBC日興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嶋田幸彦指出,在拖垮東芝的美國轉投資核電事業西屋電器(Westinghouse Electric)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後,由於接下來可能將會導致整個集團的債務大幅膨脹,因此對現在的東芝來說,出售半導體事業一事已經成為一項無比重要的當務之急。
在召開臨時股東會之前,東芝已先向外界宣布在今年3月結束的2016會計年度的集團合併損失有可能會超過1兆日圓(約91億美元),遠遠大於先前在2月預估的3,900億日圓,若此項數字為真,將會創下日本有史以來單一公司的年度最大虧損紀錄,另外該公司也透露集團的合併股東權益將會出現負數的6,200億日圓,遠比上一次估計的-1,500億日圓還要來的嚴重許多。
東芝社長綱川智在臨時股東會上強調,出售記憶體晶片事業的股權將可以大幅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並且接下來公司還會考慮引進外部資本,希望能夠在2017會計年度中期達成集團淨值由負轉正的目標,避免公司股票遭到下市的命運。
多數投標者出價並不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綱川信心滿滿東芝半導體事業的總值最高可以賣到2兆日圓,並且在投標日於週三截止前,據傳也有高達10名潛在買主參與了競標,但根據日經新聞的報導指出,實際上多數投標者提出的價格都不是十分理想,部份買家的出價甚至還不超過1.5兆日圓,讓這樁交易案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那是因為雖然東芝生產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普遍應用在當今的許多數位產品身上,已經可以被視為一項重要的戰略物資,但由於記憶體晶片的價格具有隨市場供需變化呈現週期起伏的特性,考量到市場已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由谷底復甦,若是整樁交易案要等到明年第一季才能完成,代表買家在接手後可能很快就會面臨到景氣觸頂的風險,對於那些主要是想追求資本報酬的避險基金來說,自然不可能會願意出到很高的價錢。
價格不是絕對考慮因素
在此種情況下,真正願意出高價搶親的競標者,大概只有那些能夠藉由此樁購併案產生營業綜效的公司,例如南韓媒體便報導一直想擴大記憶體晶片市佔率的SK海力士(SK Hynix),有意用90億美元收購東芝半導體事業的一半股權,另外台灣的鴻海據傳態度也十分積極,不過這兩家公司面臨的共同問題,就是日本政府不願見到這項關鍵半導體技術流入敵對國家的手中,此時價格的高低已經不是絕對的考慮因素。
從目前的情勢發展來看,東芝顯然優先希望能將半導體事業股權賣給原本就有合作生產記憶體晶片的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而日本政府也將會樂見美日兩國業者繼續保持戰略合作關係,但就如同先前報導曾提到,威騰電子在去年收購快閃記憶體大廠新帝(Sandisk)之後,目前該公司的負債金額已遠超過約當現金部位,是否還有能力提出讓東芝願意接受的競標條件,恐怕仍有很大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