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便利商店、流通事業與製藥三大事業體營收也呈現穩健向上、越南地區水產飼料銷售穩定並持續增長,使得連續多年衰退的食糧群營收重返成長等利多之下,統一(1216)公布去年合併營收達4133.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2.56元,股價約在56到58元間波動。
統一去年績效卓著,2016年稅後淨利145.27億元,年增2.97%,稅後每股盈餘為2.56元,創下9年來新高,30日收盤價57元來看,目前本益比約25倍上下。然而,市場中有一檔剛公布去年財報的食品股卜蜂(1215),每股盈餘4.7元,是統一的1.8倍,而且每一年的每股盈餘都勝過統一,股價卻老是落後統一,30日收盤價54.2元。
每股盈餘,連勝3年
所謂的本益比,就是每一元的每股盈餘,市場投資人願意用多少股價去買這檔股票,統一收盤價為57元,去年全年稅前每股盈餘2.56元,假設今年也賺2.56元上下,那麼換算下來本益比約26.5倍,同理,卜蜂卻僅11倍。
卜蜂不只是2016年每股盈餘超越統一,而是過去3年,分別以3.21元、2.57元、4.71元完勝統一的2.48元、2.04元、2.56元,去年卜蜂大獲豐收,主要是因飼料、雞肉出貨同步成長下,去年第4季稅後淨利4.16億元,較2015年同期大幅成長9成,單季及全年獲利皆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但是,卜蜂的股價3年來都落後統一,剛公布的財報統一的每股盈餘創下9年來新高,卜蜂則是創下歷史新高的4.71元,但統一長期的本益比約在22-25倍之間,股價從今年2月最低52元一路漲到57元的水準;同一段期間,卜蜂從46元一路漲到54元左右價位,還是以往維持「落後」局面。
集團效應,統一勝出
「這只是反應市場給不同產業的本益比不同而已,有時候,即便相同產業的兩家公司,因為主力為不同的產品,法人給的本益比也不同。」台新投顧協理黃文清指出,統一屬於集團分工作業,整個食品業架構完整,從上游的飼料到最終端的零售都有,獲利情況穩定,與卜蜂的專注雞肉上下游整合不同,因此法人給的本益比較高。
分析師王兆立表示,統一每股淨值16.6元上下,卜蜂約25元,為何法人仍偏愛統一,因為統一有很多轉投資,但會計上採權益法認列,無法立即反應價值,因此統一的淨值其實是被低估的,此外,「統一是外資的股票,意思是說外資若要買台股,就得買統一。」
至於卜蜂去年表現為何如此亮眼,董事長鄭武樾曾對外表示,主要歸功於先前投資計畫包括新設備的投資、食品加工、飼料加工吸取泰國經驗等成效開始發酵,而今年毛利較高的肉品加工預估每年將有1成的成長空間,他說「今年第一季雖有禽流感影響,但營運還是令人滿意,若沒有發生禽流感,營運表現將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