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員》林佳龍與CEO的關鍵對話 挖掘數據新黑金 LINE台灣加速虛實融合 打造全方位數位生活

書摘

每天手機一打開,您用LINE了嗎?根據統計,台灣不過2300多萬人口,LINE在台月活躍用戶就高達2100萬餘人,用戶平均每天使用LINE的時間約60分鐘,論密度、黏著度,都是LINE在全球市場的第一名;新冠本土疫情爆發後,LINE在台灣傳訊量更有23%的月成長,與家人、朋友、公事聯絡,幾乎會用它。

2021年是LINE成立的第十周年,過去至今,LINE從單純的即時通訊轉向生活入口,從支付、交通、娛樂影音、純網銀積極布局,滲透民眾生活的同時,也帶來全新的數位體驗;邁向下一個十年,LINE將以新DATA替消費者、電商串出更緊密的新日常,並以AI、OMO(虛實融合)實現全方位數位生活,這個「超級App」究竟會形塑出什麼樣的未來?透過前交通部長林佳龍與LINE台灣董事總經理陳立人的深度對談,為您勾勒數據經濟時代下的新樣貌:

99%台人使用LINE,滲透全民生活無所不在

陳立人:LINE是一家有韓國、日本血統的科技公司,在台灣有2100萬的活躍用戶,全球主要市場中密度最高,我自己觀察,台灣人很講究情感,大家在溝通當中,喜歡把情感放進去帶點溫度,不是生硬的口吻,這種文化,相當符合LINE本身的設計,「貼圖訊息」自2014年在台灣登場後,目前在台灣所有年齡層被普遍使用,不管是在工作還是聊天,後面加一個笑臉或加一個表情,甚至於長輩覺得打字麻煩,也可利用一個簡單的貼圖,就能傳達很多事情。

我們估計,在台灣,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有高達99%的人會使用LINE,台灣人對語言溝通的情感傳達,正好助長這個App的全面流行。

當然,很幸運地,台灣用戶每個人平均使用LINE長達60分鐘,也是全球市場最久的,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開始發展各種民眾需要的生活服務,讓LINE不只是人跟人距離的拉近,我們還把結合各種應用服務,譬如購物、LINE Pay、TV、LINE Today、貼圖、BANK、Travel都帶到你的面前,主要是讓很多小團隊利用這個平台流量,做出各種服務。

我們在台灣有一個滿大的工程團隊,就是幫助這些小團隊進行產品開發,幾年下來,也推動好幾項新服務,都是從很小的種子慢慢長大。

借鏡共好生態系,助中小企業數位轉型

林佳龍:我觀察LINE這個平台已經在走跨域合作,各種創新的服務跟應用,不但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帶來很多的商機,現在有LINE TV、、LINE Bank還有LINE MUSIC,種種新的應用,不但改變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產業生態。

台灣人使用LINE密度高,理論上也會是全世界最好的實驗場域之一,對LINE來講,它不只是一個平台,反而有大量數據的優勢,透過AI分析,可實現智慧城市裡面的食衣住行育樂多元需求,透過線上線下的虛實結合,在平台經濟跟資料經濟創造相當豐富的應用。

台灣是民主國家,也是自由市場經濟,有法治、自由、人權,這也是LINE可以在台灣蓬勃發展的其中關鍵,我也看到LINE正朝向一個共創、共好所謂的生態系,這種創新,才是我們未來看到的數位經濟。

前交通部長林佳龍與LINE台灣董事總經理陳立人分享,數位資訊的人才培育問題。(圖片來源/大肚山產創基金會提供)

提供平台共好共創,廠商相互滋養達精準行銷

陳立人:這樣生態系的發展,已不是單純的通訊服務,事實上,數位時代下,每一個事業或每一個業務,彼此之間都會有一些很微妙的互相或互補,然後形成正向循環,我們這個平台,可以幫助到很多微型商戶,他們彼此又可以透過連結,進行生意的往來,在這生態系,就是想辦法減低大家阻力,並互相滋潤、互相提攜,且透過數據分析,達到最有效率的精準行銷,讓彼此的事業越做越大。

新創產業最大的問題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是否有清楚的論述,以及穩定的資金支持;其次,數位發展的法規需透明化,新創業者才能有更安心發揮的後盾。

LINE的原創貼圖創作者人數已達65萬人,更發展出許多周邊商品,創造出黏著度極高的會員經濟。(圖片來源/大肚山產創基金會提供)

林佳龍:台灣中小企業比例高達九成,他們的挑戰是資源少、不容易數位轉型,在世界供應鏈下,可能只是個隱形冠軍,但LINE能夠提供台灣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平台,是很棒的生態圈,你們在協助大家做數位轉化,如能以更精準的數據進行智能服務,輸出台灣經驗,可能慧比過去傳統的貿易或產業直接外移,有更大的商機。

LINE TV與台灣數位光訊科技集團機上盒「哈TV+」合作,觀眾可以跨螢看劇,享受大螢幕追劇。(圖片來源/大肚山產創基金會提供)

用戶為決定者,運用使用者消費經驗優化服務

陳立人:講到數據,我想強調,LINE整個企業裡的文化,我們很尊重「Users rule」,消費者或是用戶,才是平台最重要的決定者。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各種服務,一定都是想辦法去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而需求是不是被滿足?就得從數據分析,所有服務的規劃包括進行虛實整合(OMO),都從這樣的角度來進行。

此外,數據是否可以幫助消費者有更好體驗?也一定要持續觀察,譬如LINE TODAY,或者LINE TV、LINE MUSIC等內容服務,當我們透過數據推薦給消費者,又可以再根據他們使用後的經驗,進行更有效率的分析,這就是所謂的人工智慧。

LINE TV不斷分析理解受眾喜好,增加多元影音內容,也是提高用戶黏著度的方式。(圖片來源/大肚山產創基金會提供)

以前的人工智慧,只是根據條件式的反射,最新的做法是提供充分的數據,讓這個機器去學習,學習後再發展出回應,因此,我們餵給電腦眾多數據,電腦就學著再回應,如此一來,它可以幫我們做出精準判斷,甚至可以像人一樣對話。

「網路的世界,貨架是無限長」,可是沒有人有無限長的生命,去看完無限長的貨架,如何有效率地將消費者喜歡的產品放在離他最近的地方,這將是我們在網路服務很重要的課題。

數位資訊大未來,培育人才為首要工作

林佳龍:數位經濟下,沒有數據就像沒有石油,但數據如果只是數據也不夠看,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得講過,「破壞之後的新創就是典範,結果會更美好」,數位科技就很典型,把資訊內容從各領域匯流後再開展,以LINE為例,官方帳號的「圖文訊息」就具代表,看完圖文訊息內容可再做出回應,如下單、報名等。

LINE台灣的員工守則,即是「使用者優先」,洞察使用者需求才能創造產品。(圖片來源/大肚山產創基金會提供)

台灣的教育更該鼓勵跨域學習,也是創新的來源,到了創業階段,政府除了資金協助、鬆綁相關法令,也是要推動產業創新配套。

我當交通部長時,就擬了八項政策推行無人載具,還開放淡海新市鎮作為5G跟智慧交通的實驗場域,這就是內容產業的創新;我在當台中市長時成立數位治理局,政府需數位轉型帶動產業,進入數位生態系,我們需讓各個利害關係人,在未來產業的上、中、下游,都能夠找到自己的棲息地。

國家產業創新升級,需各方並進,要讓台灣產業創新轉型,是需要整個國家跟社會力一起投入,不只是生產、製造單方面,從工業4.0到我們現在的5+2產業創新、六大國家重點戰略性產業,都須圍繞在數位創新的主軸,並進行長期人才培育計畫。

未來科技、現場直擊:LINE台灣生態圈,精準行銷

參訪LINE台灣這天,我搭乘LINE TAXI來到才搬遷到內湖的LINE台灣總部,進到大樓內部參訪過程,Roger(陳立人)也用LINE Pay支付,請我喝一杯咖啡,之後看到LINE TV在大螢幕上播放預見大未來的節目,並認識了LINE禮物、直播等等,整個過程,強烈感受到LINE的強大生態系以及驚人的虛實整合服務。

到今年三月,台灣已有900多萬人使用LINE Pay,全省超過28萬個地方可使用,是國內最受歡迎的行動支付,關鍵在於LINE points的加持,累積一點數等於一元,消費就立即折抵;LINE購物再利用2100多萬龐大的用戶基礎,把平台流量分配給有合作的店家,做大LINE電商平台,等於把數據分析與點數經濟作出最好的整合,是資料經濟最好的體現。

LINE台灣加速虛實融合,打造全方位數位生活,節目邀請LINE台灣董事總經理陳立人來分享LINE台灣的經營策略。(圖片來源/大肚山產創基金會提供)

這次我也直擊的電商直播攝影棚,直播台正在推廣一款熱門的女性臉部保養套組,只要依留言指示在手機按「+1」,系統就自動把商品加至LINE購物,而且折抵之後,還可以再回饋點數。

現代人忙碌沒時間找禮物,「LINE禮物」平台提供很多電子票券商品,小小的一杯咖啡兌換券,就能傳達濃濃的情意,平台上的產品相當多元;若想送實體禮品卻不知對方地址,系統一發出禮物訊息會同步提醒收禮者填寫收件資訊,不但能避免詢問的尷尬,也能保有驚喜感。

LINE不只是一個平台,它掌握大量的數據透過AI分析進行精準服務,讓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在LINE進行線上線下的深度結合,用一句我當交通部長說過的話:「與民同行,連結共好」,這是一個不斷茁壯的平台,是實現數位生活相當豐富重要的場域。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