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烏山頭水庫內的日本技師八田與一塑像,17日清晨被嘉南農田水利會員工發現遭「斷頭」破壞後,第一時間得知新聞的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立即指示奇美博物館全力協助修復,希望不影響將在5月8日與行的八田與一忌日追思會活動。
烏山頭水庫的八田銅像是許文龍捐的
為什麼許文龍要出手關切八田與一塑像破壞案呢?因為這尊位在烏山頭水庫的八田與一的半身銅雕是由許文龍在2000年時捐贈給水利會收藏的。當時還邀請了八田與一出身地─金澤市的親友百餘人,以及日本親善會、石川縣第四高等學校的日方貴賓,舉行了「八田與一技師研究會」,來緬懷八田與一對台灣農業的卓越貢獻。
許文龍曾在該場研討會上表示,「台灣四百年來都被外來攻權統治,論對台灣的功勞,以日治時代最鉅,日本治台未如其他國家剝削殖民地,反而以台灣長期利益著眼,使台灣百姓得利,」而其中如果沒有八田與一耗時十年青春,打造烏山頭水庫和嘉南大圳,就沒有嘉南平原的富庶。
嘉南大圳的主體工程,是日治時代亞洲最大規模的水利灌溉工程。包括烏山頭水庫、烏山嶺引水隧道、曾文溪及濁水溪引水口、分水閘門、給水與排水道、防洪及防海潮堤岸。興建完成後,不但可引濁水溪水源,灌溉雲林平原約52000公頃農田,南引曾文溪上游官田溪水源,灌溉嘉南平原98000公頃農田。如網狀遍佈的灌溉給水道總長度1萬公里,讓原本草木不生的雲嘉南平原,一躍成為台灣最大的穀倉,奠定了台灣農業發展的重要根基。
嘉南國小的八田銅像是許文龍創作的
道地台南人的許文龍除了捐贈八田與一銅像給台南水利會外,在2013年時,則在官田區嘉南國小中,以八田與一故鄉日本金澤市和嘉南大圳意象在校內打造「金澤園」造景。創校於1921年的嘉南國小,前身是「六甲尋常高等小學校」,就是八田與一為了讓參與建造烏山頭水庫的工程師能安心工作,子女們也能受教育,爭取設校,進而後來當地工人的小孩也都能入學。
而該校園中的八田與一銅像,是許文龍親手雕塑,不但表現八田對嘉南的貢獻和歷史,同時讓當地師生都知道在地歷史,心存感恩。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