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政治人物被要求操守,企業界CEO的道德操守也同樣被要求。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2017年5月15日公布《2016 CEO接班研究報告》,分析2016年全球市值前2500大企業的CEO接班過程,其中包含了33家台灣企業。
本次研究針對全球前2500大的公開發行公司,找出2016年1月至12月之間執行長有異動的企業。全球企業CEO接班過程中,因舞弊、賄賂、內線交易、言語性騷擾等道德問題而被迫下台的CEO比率,從2007-2011年的3.9%上升到2012-2016年的5.3%,增幅達36%。主要原因是社會大眾對企業高階主管的責任及道德有更高的標準。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行長周建宏表示,在數位化時代,「信任」對企業治理更加重要,也是在動盪時代經商最重要的貨幣。一旦企業發生道德問題,客戶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對企業缺乏信任,恐將危及企業的永續經營。
五大新趨勢讓企業CEO更有責任感
過去15年來,來自董事會、投資人、政府、客戶及媒體等各種利害關係人的五大趨勢,影響了企業CEO形塑更高的責任感:
一、 公眾意見: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社會大眾對於大企業及其CEO的信心及信任感逐漸下滑,大眾對於企業的錯誤行為越來越抱持懷疑的態度,更加批判也更難原諒。
二、 政府與法規:公眾對於企業及其高階主管的批評越來越多,直接影響到法規及立法過程。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企業對於高階主管(the C-suite)逐漸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三、 企業經營環境:企業在新興市場追求成長,但新興市場通常也會產生較多的道德風險,例如賄賂和貪汙。另外,企業也越來越依賴全球供應鏈,這可能產生更多的交易風險。
四、 數位溝通:企業越來越常使用email、簡訊和社群媒體,也增加了道德問題的新風險。企業的數位溝通管道,正好提供錯誤行為的確鑿證據。
五、 24小時新聞:在數位的時代,現今全球財經新聞的傳播速度相當快速且廣泛,尤其是負面資訊。
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副董事長劉鏡清分析,儘管美國和加拿大因道德問題而離職的CEO持續增加但比率仍是全球最低。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法規更加嚴格,美國政府對於企業的行為準則和反賄賂的法規,已規範得更加嚴謹。
台灣企業宜掌握併購趨勢及強化公司治理
究竟這份研究如何應用在台灣?劉鏡清認為可從併購趨勢和公司治理著手。
在併購趨勢方面,2015和2016年因併購而卸任的CEO比率分別為2.8%和2.1%,象徵「併購」仍是近年來國際重要趨勢及企業成長策略。他建議台灣企業可思考透過併購來獲得所需資源,如取得關鍵技術,擴大市場通路、甚至改變商業模式,並且發揮併購綜效。
在公司治理方面,劉鏡清表示,台灣企業的貪瀆舞弊事件層出不窮,經營環境越發艱困,再加上社會大眾對企業的責任及道德有更高的期望,公司治理的標準正逐漸被拉高至道德的層次。他建議台灣企業強化公司治理及內稽內控制度,以提升競爭力、追求永續成長及回饋社會。